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 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 情要办好。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0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邓纯东——

重视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自觉

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政治自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政治保证。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取得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60多年前“两个务必”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执政环境的新考验所表现出的高度政治自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政治自觉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凭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风险和挑战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党的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殷鉴不远。苏联共产党由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丧失了其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终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为人民群众所抛弃,造成了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理论和历史都说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不注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听任不正之风、歪风邪气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面对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疏远,党中央一方面强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补足精神之“钙”;另一方面,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努力做到表里双修、表里如一,令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使党心民心为之大振。

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须臾不能放松。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政治自觉,才能始终维护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自身特殊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光辉形象,才能使我们党始终奋进在时代的潮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02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潘维——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党风的唯一标准

从当下舆情看,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干部群众反映是好的。还要看到,一个时期以来,作风问题在党内确实相当严重,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不抓不行了。

我刚从新疆调研回来。新疆和平解放后,我军曾派出工作队,骑马奔赴南疆各村,靠比划手势了解村里情况,铲除恶霸地主,组织人民自己的政权。这里的维吾尔族村民们依旧信教,但更信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今日南疆,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出现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和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这里原因复杂,但也与党员干部中存在“四风”,党组织战斗力不强,让恐怖分子钻了空子有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从宏观看,服务人民的事主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这要求专业化、知识化、法治化的组织系统来集中人力物力。从微观看,服务人民的事直接涉及民生,涉及人民生老病死的日常生活,就是养小孩,送老人。无论什么民族,普通人的一生无非四个阶段:被养、养小、送老、被送。养小和送老是百姓生活的重头事项。无论辛勤劳作或追求事业有成,核心都就是争取更好的养小和送老条件。

我们为什么要办大事?办大事的目的是普惠全民,改善全体人民养小送老的条件。办大事的基础是办好小事。不把小事放在执政的重要地位,办不好小事,丧失了人民的支持,大事也就办不到了。《周易》中说“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这古老的知识印证了党和政府要“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要看到,群众路线的精髓是依靠群众。政府包打天下,期待“全覆盖”,包办人民的小事,这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怎样才是依靠群众?分散的群众是较难依靠的,组织起来的群众是我党最强大的依靠。组织起来的人民,才有人民的权力和权利,才有人民日常生活的公正,才能监督官员的行为。因此,要纠正“四风”,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动员群众,把人民组织起来“全参与”,当家作主。办好了小事,人民的日常生活就有公平公正,人民就会心情舒畅,就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支持政府办大事。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党风的唯一标准。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与大抓也大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固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要兴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要发扬钉子精神,按照树立科学理念、积极改革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成效的思路,切实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真正满意。

03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刘洪彪——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