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

摘要:新的竞争,带来新的市场力量,带来新的就业门类,带来转型升级的空前的市场空间。它能够改变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经济增长保八才能保就业的传统理念被彻底颠覆了。年度的宏观调整只能解决当年三大需求的不足和失衡问题,解决不了中长期供给面问题。不能把宏观调控神圣化、万能化,这样做等于把政府推到主导资源配置的角色上去。

(三)国际收支和出口结构继续改善

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顺差占GDP比重连续三年低于3%,在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以内。过去我们不是这样。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高达10%以上,受到了国际社会攻击,认为我国过于依赖出口。

其实,我们不是依赖出口,问题出在哪呢?因为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属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加工贸易比重太大,“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没有一点自主权。现在广东一些地方提出要转型升级,就是要从过去的为别人加工的车间转为独立的法人。过去所谓的外商投资出口企业,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而是车间,只是在完成订单,原料、销路都由跨国公司决定,我们仅靠简单的组装来赚取一点加工费。例如,加工一个芭比娃娃我们赚几美分;一个出厂价150美元的苹果手机,我们赚3到5美元加工费,而现在由于数量增多,加工费就更低了。结果国际社会却把账都算到了中国头上,夸大了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实际上,我国加工贸易对国外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对国内,这都是贸易顺差过大、贸易失衡所导致的。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依赖出口,而在于出口结构不合理。

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是我们决定的吗?这是跨国公司根据国际市场的分工规律决定的。奥巴马曾建议乔布斯把苹果手机从中国转回美国生产,被乔布斯拒绝了。原因是,乔布斯认为在美国只能找到合格的设计师,在中国能找到合格的技术工人。这就是国际分工,不是美国总统能改变的,也不是其他某个人能改变的。

中国不要老觉得自己是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不好,我说要是真能变成世界制造中心才真是了不起。我国要是真有这么一个高端制造业或低成本高精度的制造业,在全世界具有竞争力,那才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这么一句话: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当年,站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港口,仰头看着巨型港口吊机上面赫然写了上海机床厂制造,真是自豪。“把中国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办公室”之类的口号虽然听起来很好听,但是没有看到中国的资源禀赋优势、经济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必然性。所以,我们要根据中国的资源禀赋、国际分工中的客观地位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准确定位自己。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贸易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型,降低加工贸易比重,提升一般贸易,在一般贸易出口方面,我们要站到世界的制造高端;在加工贸易方面,要从低端组装向高端组装进军,向独立品牌、独立研发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方向升级。

还有一个口号是“由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如果中国创造不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服务,那还空谈什么中国创造。创造的是什么?谁需要那些创造?这都是值得思考的。有些人不去搞制造,而搞资本商业模式创造,投机房地产、投机股市,号称是“中国创造”。脱离了制造业的中国创造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创造要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出口的加工贸易升级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从最新统计数据看,外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些年取得了积极进展,加工贸易已从57%降到了47%,同时一般贸易上升到了53%。在国际收支中,原来我们加工贸易是顺差,一般贸易是逆差。而加工贸易是由跨国公司决定的,人家赚大头,中国赚小头,而且利润越来越薄,这个顺差不是中国人导致的,却把账算在中国人头上。这些是人家的国民财富,结果算成了我们的出口。所以,我们必须转型,否则非但赚不了什么钱,还被倒打一耙。

另外,我们确实遇到了难题,与依赖出口有关。我国贸易顺差太多,造成外汇储备太多。外汇在中国国内是不能流通的,央行要放出等值的人民币,市场里钱多了,物价不涨才怪。国家控制物价,钱就往股市、楼市上流,所以人民币对内贬值。那么人民币对外为什么又升值呢?政府如果不干预,任由市场自由波动,外汇多了人民币就少了,物以罕为贵,人民币就必然要升值,但我们政府又控制人民币升值,过去我们升值幅度3‰,一旦超出,央行要出手买入或者卖出来平衡人民币的币值。现在我们放开到每天5‰的幅度。央行买入外汇投放人民币,使外汇相对少了,而人民币相对多了,人民币就不升值了,但这样一来国内钱又多了,又要打压物价,钱又往楼市和股市里流。经济失衡确实是难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贸易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贸易顺差连续三年低于3%,达到合理界限之内。大家不要小看这些数据,由于这些数据,我们在国际上就主动了。以前,国际上认为中国依赖出口,我们在国际上处于一个被审判的地位。通过转型,中国正在走上一条比较正常的经济发展道路,国际发展环境、舆论环境都相对宽松了一点。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严重低估。也有美国学者认为现在人民币币值基本合理了。

(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慢了,但增长的质量提高了,优胜劣汰加快,企业亏损减少,利税和微观的效益都有所改善,这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表现。

我们从地区角度来看,东部的工业增长、经济增长和出口都是在明显放缓,中西部明显在加快。中西部承接了东部的产业转移,所以在东部的利税、出口、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严重放慢的时候,中西部上来了,区域有了新的增长点,利润布局在发生变化。同时,东部的转型升级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民间投资都是非常活跃的。而且东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比中西部要活跃,这表明东部的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增长机制和产业依托。

从企业角度看。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在深圳缩小规模往中西部转,因为遇到的竞争压力和成本提高的压力,富士康准备上100万台机器人。虽然100万台机器人主要是简单重复的环节,不能替代需要灵巧手工的环节。但这是企业面对新形势做出的应对方式,社会、政府也要适应这种应对方式的变化。比如说,产业变革职工的再就业怎么办?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地方。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的着力点好像不太对。例如,对中小民营企业到三板上市进行鼓励、奖励。我认为,这个奖励是没有必要的。企业的优质资产上市了以后,用资本替代了劳动,技术排挤了人工,这个时候政府拿钱奖励他,完全是投错地方了。大量的职工被淘汰了以后,拿出钱来培训他们,让他们有转岗的能力,这才是重要的。

现在,企业有些比较积极的变化。企业对于转型的承受力在增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比较理性。过去企业认为必须保八才能够盈利,工业增长13%、14%才能正常经营,寄希望于国家创造外部条件。现在根据我们几次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许多企业认为,经济增长在7%左右,工业增长在10%左右,大体可以盈利,政府不需要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这些年经济增长放慢,企业家做好准备,不断调整,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新的盈利模式。

前三点是宏观层面,第四点是微观层面,也必须落到这一点上。我们有了可靠的经济增长的新起点,或者说是经济转型的新起点,国家提出新的调控目标才有底气。否则,动不动各个方面都要求政府放宽财政和货币政策,政府就没有定力了。现在从微观角度来说,不寄希望于国家刺激经济,这样的宏观调控才有定力。所以,有人说我们现在进入新的常态,在这种常态下企业能够正常经营。如果这个新常态能稳定,也就是微观基础能稳定,我们未来经济就会比较稳定。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