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4)

核心提示:新的竞争,带来新的市场力量,带来新的就业门类,带来转型升级的空前的市场空间。它能够改变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经济增长保八才能保就业的传统理念被彻底颠覆了。年度的宏观调整只能解决当年三大需求的不足和失衡问题,解决不了中长期供给面问题。不能把宏观调控神圣化、万能化,这样做等于把政府推到主导资源配置的角色上去。

(二)物价涨幅低于3%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我个人认为会低于3%。

今年客观的物价上涨压力比去年小。一是因为粮食连续10年丰收,农副产品、食品涨幅压力没有那么大。二是去年延续到今年的物价翘尾因素。三是去年还有外部输入的通胀压力,今年美国宣布要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热钱流入中国的压力比去年要小。

当然,还有一些涨价因素,比如说,改革资源价格,改革垄断行业的定价机制,让市场来决定,有些价格还会往上长。过去计划经济将资源价格压低,压低的结果就是谁也不节能降耗减排。雾霾就是长期资源价格不合理导致的,由于资源成本太低,企业不将其核算在自己的内部成本里,几十年的企业排放却让全社会承担这个成本,在经济学上叫做内部成本外部化。雾霾就是全社会来承担这个应该由内部消化的成本。我们现在要通过改革,把外部成本再内部化,让每一个产生排放的微观单位消化掉,靠资源税、环境税、相关的市场准入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再加上资源价格改革,通过碳交易等办法来促使我们结构转化。

所以,我个人理解,今年政府定3.5%的物价涨幅的上限,更多是用于改革,给自己留出调整空间。

(三)就业可超过1000万人,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可以保持大体同步

过去我们就业增长目标一般都是定900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的是1000万,多出100万的底气哪来的?就是前面说的服务业发展。我们经济增长连续两年低于8%,但就业增加了三四百万,所以今年把就业的目标提高100万。改革和转型为我们提出新的调控目标。

(四)国际收支渴望基本平衡

国际收支渴望基本平衡,就是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仍然在3%以内。这也是之前连续3年低于3%给了我们底气。

我个人认为,政府提的目标应该是都可以达到,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去太多的关注速度,转型有了实质性进展,让老百姓认可,即使增长速度低一点老百姓也照样拥护。

我国经济改革的着力点

(一)以“营改增”为契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公布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

为什么要以“营改增”为契机?首先,“营改增”带来了企业行为的变化,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专业化分工的扩大。这是从微观上带来的一个积极的变化。其次,“营改增”虽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但会导致地方财政减收。地方政府现在主要税收来源就是增值税、营业税。原来营业税全额归地方的(省以下),增值税与中央共享的,中央拿七成五,地方拿二成五。“营改增”后中央财政可在一两年内向地方返还中央分成,但停止返还后地方财政也将明显减收。增值税仍属于流转税,源于工商业投资经营过程,地方政府要想得到更多的税收,很容易干预工商业投资经营行为。这就是改革的逻辑,改革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停滞不前是不行的。因此,“营改增”实际上拉开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序幕,将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端正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等。

过去多年一直争论中央地方财权、财力与事权如何相匹配,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配套资金。同时提出,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这对于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收支责任和利益关系,减轻地方的支出负担,端正政府行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完善地方税体系,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地方税体系包括财产税、消费税、所得税。第一,财产税。地方要有稳定的营商环境、法制环境,政府公信力首先要得到保证,人们才愿意来投资兴业,有了财产才有财产税。财产税主要是房产税、地产税。第二,消费税。有了好的消费环境,人家才来花钱,就有了消费税,这需要政府改善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三,所得税。投资兴业环境好,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就有所得,政府就可以收所得税。同时政府还要保护财产,不要竭泽而渔。政府把原来干预资源配置才能得到流转税的重点转到公共服务上来,不要直接干预市场能够决定的资源配置。

除了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还要公布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公布权力清单,针对的是公权力,即“法不授权即为禁止”,法不授权,政府无权设立审批事项,无权自己审理行政权力。公布负面清单,针对的是市场主体,即“法不禁止既为自由”。防止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手伸得太长。

(二)推进金融改革,包括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特别是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和存款保险制度

改革现有金融体系,三中全会《决定》讲得很清楚,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做了部署,加快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我们现在给老百姓存款的利率在国际上算高的了,但按照中国的情况,大家认为是太低了。为什么中国过度投资,投资效率低,投资过度以后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因为资金成本太低。现在所谓融资成本高,相对应的是影子银行的利率。利率市场化从什么做起呢?大额存单,还有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给出的相关利率,已经告诉我们市场化的存款利率应该有多高。否定互联网金融,确实是不对的,这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它已经通过大规模的吸储,摸清了存款利率均衡水平,放开存款利率,这就是一个参照系。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我们的利率市场化是非常有益的一次推动,对于改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领域的竞争,打破银行店大欺客的作风是非常积极的一股力量。当然,对于互联网金融还需加强监管。

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每天浮动区间从0.3%扩大到0.5%。周小川行长前不久也明确说了,要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减少对汇率市场的直接干预。汇率市场化就是进一步扩大浮动区间,使之有下行的趋势,然后再上下波动当中,央行尽量减少直接购入、抛出行为,通过其他市场化的办法解决。比如,我们通过人民币“走出去”,作为区域结算货币。逐渐扩大汇率的回旋余地,减少大量外汇流入。克服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遏制热钱流入,就得让汇率上下波动。给市场的信号就是,人民币不是单边升值的。因为一年期存款利率3%多点,预期升值5%(从2005年以来基本上人民币每年升值5%),两者相加是8%,钱存在中国的银行里,什么都不用做,就有8%的利率回报,有什么投资比这个稳?此外,还要遏制金融投机。汇率市场化,除了经常项下的放开,还有资本项下的放开,就是不限制资本的投入,资本进出自由。为了抑制国际投资资本在各国间的流动,美国学者托宾就提出了一种税叫金融交易税。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个税也被称为托宾税。我国下一步改革,也要开征这个税,实际上就是控制热钱流入流出。欧盟已经开征金融交易税。从金融市场价格信号看来,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影响是,谁效率高,谁配置金融资源的投资回报令客户满意,谁就获得金融资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价格信号。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