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方国: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在深刻影响世界格局,一举一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关注点不同,意图不同,褒贬不一。这既为加强理论外宣工作提供了更多机遇,也提出更大挑战。要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那样,准确判断重要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应对挑战,内容之一就是正视国际舆论环境,响应国际上的关切和意见,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发展成就,介绍中国发展道路,阐释中国发展理念。
中央文献翻译工作是党的理论外宣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支撑性要素,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思想文化交流、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央文献翻译工作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最近,中央领导对我局工作作出指示,明确要求我们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工程中承担任务,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做好理论外宣工作、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考、新部署。对中央文献翻译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要求更高,责任更大。
记者:中央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与更高要求,编译局将怎样进一步做好工作,为国家对外传播工程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柴方国: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
一是遵照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要求,继续发挥我局对外翻译的传统优势,重点做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文献的对外翻译工作,特别是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的对外翻译工作,阐释好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翻译《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论述摘编》一书,预计国庆节前出版。
二是加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沟通协调,凝聚外宣合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加强与领导部门、兄弟单位的沟通交流、协调合作,发挥我局国际交流多、熟悉国外读者情况的优势,及时跟踪国内出版情况和国外阅读需求,提出翻译选题建议,提高对外翻译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加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着力创建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要研究翻译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翻译传播规律,为做好翻译提供可靠的学理依据。要深入研究文献内涵,用准用好范畴、概念、术语,充分传递中文文本信息,准确反映我国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深入研究受众,承认我国与外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别,摸情况,接地气,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用国外受众看得懂的语言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四是加强对中央文献翻译成果的传播跟踪和评估,提升中央文献的传播影响力。提升传播影响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学术交流、网络宣传、出版推介等多种方式,使翻译成果顺畅地传递给受众。我局非常重视中央文献翻译成果传播效果,各语种翻译人员密切跟踪受众地区对译本译文的反应。我局研究部门也不断延伸相关研究,跟踪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分析和评价,还专门设立了“中国政治术语的对外传播”课题。
五是加强翻译队伍建设,扩大翻译队伍规模,规范和拓展中央文献对外翻译工作,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翻译能力。加强中央文献翻译,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我局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通过“以老带新”业务培训、成立出国留学专项基金、与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和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翻译队伍建设。今后,还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努力,也期待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