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路径与机制研究(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路径与机制研究(3)

三、认同环境问题

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决定或影响,认同行为亦然。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澄明其所处的社会生态,这是研究大众价值认同的基础性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内外矛盾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中国社会生态总体和谐的同时矛盾丛生、问题交织,与改革开放之前单质化的社会生态相比有很大的异质性。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之下,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感情是不同的,“经历过新旧社会对比的人,容易从生活体验和朴素感情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历革命战争洗礼的人,容易从实践经验和革命意志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在今天,长期和平建设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的环境,使那种易于从情感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已不复存在”。(12)从宏观上说,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生产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历史性飞跃,一定程度地转化为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但我们的发展仍然低于世界历史水平,最大的国情依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生活各领域中有利于认同与不利于认同的因素并存。而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问题、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等突出的社会问题,暴露出体制、机制以及价值观认同的严重危机。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政策、体制的认同,并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进程。具体来说,国内的认同环境有如下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1)在政治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了政治为经济服务、民主是政治的归宿、法制是民主政治的保障等新的主流政治价值观,政治的合法性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应该看到,许多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心不足,理想泯灭,价值缺失,精神空虚,同时有人主张废除党的领导、醉心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迷思、走西方多党制以及议会民主制的所谓“宪政道路”的杂音不断,由此,投身宗教信仰中寻找寄托者有之,物欲膨胀、迷恋金钱名利者有之,这些问题是政治领域中主流价值观认同缺失的现实证明。有学者研究指出:“当前人们的‘四信’观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相对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较弱。”(13)实际上,领导干部价值认同混乱,极大地影响大众的主流价值认同。

(2)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了科学的生产力观、生产关系观以及财富与消费观,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成分呈现出共生共存、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态势,但是,恶意中伤公有制经济,污蔑并企图搞掉国有经济的论调从来没有消停过,加之新自由主义思潮推动的私有化及其负面影响(金钱万能、剥削无罪、私有制永恒化、环境污染),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成绩巨大,但是却没有充分转化为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在文化领域,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出现了空前大繁荣大发展,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之势。可是,文化领域中“红、黑、灰、白”并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此起彼伏。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多样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向。同时,意识形态的“文化化”、“学术化”、“日常生活化”,也使文化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最激烈的前沿阵地。

(4)在日常生活领域,价值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缺失。对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比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实质及其危害,缺乏警惕和防范能力。二是价值倒错。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毒害人民大众的精神。三是道德混乱。道德错位、荣辱不分、善恶不辨、是非混淆、美丑混淆、不讲诚信、见利忘义、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奢侈浪费等问题屡见不鲜。四是生活腐化。向往灯红酒绿、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纸醉金迷。尽管社会生态中的上述问题并非比比皆是,但是它们足以干扰改革发展的大局,影响主流价值认同。

从外部来看,在全球化语境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尖锐复杂、更加矛盾丛生。一是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战略,其遏制、扼杀、颠覆和搞掉社会主义的图谋没有改变(不遗余力与花样翻新结合),与此相连的还有因民族、宗教、主权与领土争端而派生出来的意识形态斗争;二是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广泛化、全面化、多样化。包括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并日趋文化化、学术化和日常生活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及“非(去)意识形态化论”等形形色色意识形态思潮的掩盖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真实地渗透、偷运、贩卖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三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方式方法的灵活化、多样化。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多手并用,施压政治、牵制发展、丑化形象、渗透价值,手法灵活多样,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所谓软硬兼施、明暗并用,“棒杀”与“捧杀”结合,借助网络技术优势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与破坏。以美国为例,特别是“‘9·11’以来,美国始终将和平演变作为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的指导思想,奉行坚决反共、全面渗透、主动干涉、充分利用和适度克制的工作原则,采取了多种输出方式,呈现出和平演变与非和平打压、外部影响和内部渗透、政府牵头与多方参与、美国领导与盟国配合等多措并举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部分人价值观西方化、极少数人成为西方代理人、国家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有所松动、西方基督教影响有蔓延扩大趋势等后果”(14)。实际上,核心价值观之争是当代意识形态领域争论的焦点,我们同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两种制度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较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