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势力要做什么?

日本右翼势力要做什么?

日本政治“右倾化”已成为国际共识。以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右翼分子,已发展为影响日本政治走向的一股政治力量。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鹰派内阁的登台,表明右派已经取得政治优势。这帮人究竟要做什么,值得国际社会、特别是曾经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各国人民认真关注。

二战中,中国人民浴血抗战8年,消灭日军150多万人,终于同苏美两国一起迫使二战中的顽敌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经过1946年5月至1948年11月远东国际法庭的“东京审判”,绞死了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战犯。但日本和德国不同,日本军国主义的“遗族”们,至今不肯正视这段侵略战争的历史。东条英机临死前还“声明无罪”,其后人也是不认罪、不赔偿、不道歉。现在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右翼势力究竟要做什么?概言之就是:要翻案,要修宪强军,要重温旧梦。

一、要翻案

要翻案,就是要翻“东京审判”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有两个,一个是德国法西斯主义,一个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它们先后于1945年5月8日和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也都受到了国际法庭的审判。“纽伦堡审判”是对德国法西斯戈林等首要战犯的审判,“东京审判”是对日本法西斯东条英机等首要战犯的审判。这两大审判,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是,对于“东京审判”的结论,以安倍晋三为首的一些日本政要一直不肯接受。他们认为,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是根据当年的盟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进行的,法官均来自当时的战胜国,所以是战胜国的审判,是不公正的。2007年8月,安倍晋三第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印度时,“强烈要求”会见当时主张甲级战犯全体无罪的印度法官拉达·皮诺德·帕尔(1886-1967年)的子孙。这被认为是否定“东京审判”行动(日本《每日新闻》2007年8月23日)。安倍晋三在2012年底重登首相宝座后,于2013年3月12日公然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再次对二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提出质疑。他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应该说是战胜国一方作出的裁决。”并称,历史问题的评价,最终还是应该由历史学家去作出(《历史不容翻案,正义不容挑战》,《人民日报》2013年3月14日)。德国“纽伦堡审判”纪念馆馆长汉斯·克里斯蒂安·特伊布里希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行径“感到羞耻”“感到很遗憾”。此前,安倍晋三内阁中的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曾狂妄地宣告:“1946年至1948年在东京举行的战时罪行审判的裁决无效。”(《安倍晋三对右翼内阁的任命对该地区而言是个凶兆》,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13年1月5日)

日本右翼势力是如何使“东京审判”的裁决变为无效的?其具体做法有两种。

(一)坚持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美国学者杰弗里·金斯顿说:“靖国神社是日本对自己的战争侵略行为死不悔改的象征。”在二战中,靖国神社是日本国家神道教的指挥中心,它鼓动日本人奉天皇旨意进行圣战,为侵略战争送命的约310万人。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战犯被处死。1978年,靖国神社为14名甲级战犯设立了灵位。从此,十恶不赦的战犯就成了“为国牺牲的民族英雄”,成了日本右翼势力崇拜的神灵。他们不顾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感受和坚决反对,执意年年去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之所以在2006年跌入低谷,就是因为小泉纯一郎坚持以首相身份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执政的自民党为改善中日关系,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推举二战时期内阁商工大臣岸信介的外孙安倍晋三为总裁,接替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第90任首相。安倍上任之前表示,将不会作为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2006年9月26日新内阁成立时,安倍保证要致力于修复与邻国之间糟糕的关系,称中国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说“和平发展的中国对日本来说是最重要的国家”,并将中国定为他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在当年10月访华时,双方发表了《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决定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即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

但是,现在的事实证明,安倍晋三说他不会作为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是言不由衷的。他在2012年9月16日再次当选为自民党总裁后,就不顾中韩等国的反对,于10月17日高调参加了靖国神社的“秋季大祭”。此后,他又在众院表示,过去任首相期间未参拜靖国神社感到“极为痛悔”,如再任首相,就将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共同社东京2012年11月30日电)。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在参众两院的会议上,正式当选为第96任日本首相。在他的19名内阁成员中,有14人属于“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成员。这表明,安倍内阁又将是一个年年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2013年4月和10月,靖国神社的春秋两次大祭都有约160名内阁成员和议员去参拜。

2013年2月28日,安倍晋三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有议员向他提问,今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安倍称:“对于日本靖国神社所祭祀的英灵,身为一国领袖,表示敬意岂不是理所当然吗?”(香港《新报》2013年3月1日)安倍政府把战犯当神灵崇拜,就是与远东国际法庭相对抗,就是向正义挑战,就是翻“东京审判”案,就是要篡改二战后的历史[1]。

(二)不遵从前政府声明

这里说的前政府声明,主要是指1993年的“河野谈话”和1995年的“村山谈话”。

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在1993年8月担任内阁官房长官时,曾就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做过一次郑重的道歉。他承认,日本军队曾在朝鲜半岛和中国等地设置“慰安所”,并强迫当地妇女充当慰安妇,侵害了女性的人权。对此,他表示道歉和反省(韩联社2013年1月6日电)。民主党的野田佳彦首相在2012年8月还表示,“历届政府都承袭该谈话,本届政府基本上也不例外”(日本《产经新闻》2012年8月28日)。

但是,以安倍晋三为首的一帮政客不遵从“河野谈话”,不承认日军强迫妇女充当性奴隶。2007年3月1日,安倍以首相身份宣称:“没有证据表明日本战时政府曾使用强迫手段驱使亚洲国家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美联社东京2007年3月1日电)2012年12月21日,安倍在他发表的竞选纲领中又提出,要“纠正关于从军慰安妇问题的说法”。大阪市市长桥下彻指责说,“河野谈话”是导致日韩关系产生摩擦的第一元凶。石原慎太郎说,“河野洋平就是个傻瓜”。

确凿的证据是,1937年12月13日开始“南京大屠杀”后,21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发出《关于为皇军官兵征召慰安妇的委托文件》。文件称,“为提升皇军士气而在各战线设置慰安所”。从此,日军在朝鲜半岛和中国等地大肆征召、抓捕妇女,充当性奴隶(韩联社2007年3月5日电)。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78年出版的自传中也承认,当年他率领3000人的海军驻在菲律宾,为安抚士兵,设立了慰安所,“令我深感痛苦”(美联社2007年3月23日电)。

慰安妇问题,已成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2012年11月举行的人权理事会上,有亚欧7国代表批判了日本对慰安妇问题所持的错误立场。荷兰代表在发言中指出,“日本在教科书中从不提及强征慰安妇问题,这影响到了日本对二战期间日军所犯罪行的认识”(《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日)。针对日本政府打算修改“河野谈话”等历史认识的举动,美国奥巴马政府已要求日本政府“采取谨慎态度”。美国政府警告说,“‘河野谈话’承认日军在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事实并表示反省和道歉,日本现政府不应该强行修改谈话内容”,“如果日本修改‘河野谈话’,美国政府就将不得不采取具体应对措施”(《日本经济新闻》2013年1月6日)。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5月应邀访华时说:“日本的侵略行为和殖民统治给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对此表示深刻反省。”他在访问中还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留言:“正视历史,祈日中友好,永久和平。”199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0周年纪念日。村山首相就此发表重要谈话。他说:“错误的国策使日本走上了战争道路,把日本国民推向了存亡的边缘,由于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痛苦,日本应吸取教训,进行深刻反省和谢罪。”(韩联社东京2013年1月6日电)而新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竟然宣称,他将重新考虑日本政府1995年对二战中造成的苦难所做的道歉。

2012年12月31日,安倍在接受《产经新闻》的记者采访中说,1995年的声明来自社会党首相村山富市。他表示:“我希望发表一份适合21世纪的向前看的声明。”2013年4月23日,安倍在国会发言说:“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尚无定论。”(《华尔街日报》2013年4月27日)此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愤慨。

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中的战败国,但是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因此,安倍政府的表态不仅遭到了亚洲各受害国的反对,也受到了美国和德国人的批评。2012年9月19日,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发表的评论文章说:“日本从来没有努力处理自己的历史问题……一些有罪的人在战后政府中担任了部长级高官……没有哪位日本政治家表现出大方的赎罪姿态——像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那样。”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辜学武认为,德国和日本对战争的反省截然不同的重要原因,可能因为日本是一个没有哲学传统的民族。没有哲学思想,就没有反思精神。没有反思精神,就不可能有一种内在的冲动去反思自己的过去。德国的史学家和政治家将纳粹政权以德国的名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并请求全世界人们宽恕。这个能力是没有哲学思辨传统的民族学不来的。德国和日本的区别将会永远存在下去(《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9日)。在阿道夫·希特勒掌权80周年纪念日(2013年1月30日)来临之际,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于2013年1月26日发表谈话强调,我们正在直面自身的历史,我们没有掩盖任何事情,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对二战的受害者,特别是对大屠杀负有永久的责任”(法新社柏林2013年1月26日电)。

历史不容翻案,正义不容挑战。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曾在2007年3月24日发表文章,严厉抨击了安倍晋三的翻案行为,文章说:“安倍竟然从以前的政府声明后退,这对于一个民主大国的领导人来说简直是可耻。”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得好:“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日本《朝日新闻》2013年5月9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