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势力要做什么?(3)

日本右翼势力要做什么?(3)

三、要重温旧梦

所谓重温旧梦,就是重温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之梦。安倍晋三等日本右翼政客之所以否定日本的侵略历史,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翻案,要修改《和平宪法》,恢复天皇的至高无上地位,建立强大的国防军,谋取国家交战权,就是要坚持走明治维新以来不断侵略扩张之路。桥下彻和石原慎太郎成立日本维新会,也表明了他们的心志。

世人皆知,当年日本侵略者打出的旗帜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其进军路线图是:先征服中国,再征服世界。这也就是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其“大陆政策”(田中奏折)中所写的:“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须征服中国。”现在安倍晋三所规划推行的正是这条危险之路。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日本国际地位的改变,其行动方式也不能不有所改变。这叫做“穿新鞋走老路”。

首先,把“大东亚共荣圈”改版为“大亚洲自由与繁荣之弧”。今日的亚洲已不是二战前的亚洲,更不是日本帝国主义横行无忌的亚洲,日本不过是一个美国监控下的“政治矮子”而已。所以,安倍晋三在2006年登上相位后,就想脱离美国而自立。为此,他就要打出自己的旗帜,蓄积力量。2006年11月,其外相麻生太郎提出了一个“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构想。随后,安倍又充实发展了这一构想,形成了安倍的外交战略。

2007年8月22日,安倍晋三在印度议会发表讲话称,他此次出访“旨在促进亚洲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抗衡中国的力量”。他强调说,“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战略利益”,“如果日本和印度以这种方法联合起来,这个‘大亚洲’将逐渐演变成一张覆盖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大网,把美国和澳大利亚也包括在内”(路透社新德里2007年8月22日电)。“大亚洲”加上“自由与繁荣之弧”,就成了21世纪版的“大东亚共荣圈”,即“大亚洲自由与繁荣之弧”。新旧两个版本的不同,说明安倍比其前辈的野心更大,也说明安倍的外交战略大概就是:打击中国,脱离美国,独占亚洲,称霸全球。

其次,是把“征服中国”改版为构筑“对华包围网”。安倍晋三从2007年9月下台到2012年12月“二进宫”的5年多当中,发生了一件他不愿意看到的大事,即日本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被中国取而代之,再加上钓鱼岛问题,使其怒火中烧,发誓要用他的经济学使日本的GDP超过中国,要为强占钓鱼岛“不惜一切代价”。但他也知道,现在的中国已不是二战时期的中国,那时日本法西斯未能征服中国,而今再提“征服中国”只能贻笑大方。由于美国“重返亚太”,搞“再平衡”,这为日本提供了良机。安倍想借此联美制华,拉帮结伙,以牵制、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进而削弱中国,以致击溃中国。于是,“征服中国”就改版为构筑“对华包围网”。美国媒体称之为“包围中国的联盟网络”。

2012年,安倍一上台就呼吁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共同组成“民主安全菱形”,与实力日渐增强的中国抗衡。他宣称:“我已经准备好向这个安全菱形最大限度地贡献日本的力量。”并强调说:“日本外交政策的最高当务之急是必须扩大本国的战略范围。”(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2013年1月10日)

他上台后原打算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已不再是中国,而是美国,是想出席奥巴马2013年1月20日的连任总统就职典礼,因遭婉拒,推迟到了2月下旬。于是,他就在中国的周边国家谋划包围圈。2013年1月16日至19日,安倍访问了东盟三国,即越南、泰国和印尼。他首访的第一站选择越南,用意何在,路人皆知。越南总理阮晋勇说,他相信这将为两国关系“带来好消息”。现在,日本正准备为越南造10艘巡逻船。在安倍到访这三国之前,其副首相麻生太郎和外相岸田文雄已于1月2日至18日访问了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澳大利亚。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三位要员就访问了东盟10国中的7个国家,说明他们对东盟是何等的重视。此后,安倍陆续访问了蒙古、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土耳其和缅甸等国,并邀请南亚的斯里兰卡和印度领导人访问日本,还于6月初在横滨召开了非洲开发会议。从东到西,由北到南,或走出去,或请进来,或撒金钱,或送战船,都为一个目的:包围中国、遏制中国。日本媒体也毫不隐讳地说,这“一系列外交日程表明,安倍意欲通过与从东南亚至欧洲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价值观外交,对中国进行牵制”(日本《产经新闻》2013年3月4日)。

现在,日美之间是互有需求。日本需要拉住美国,对抗中国;美国需要利用日本,搞“再平衡”。日本看到了美国的虚弱,想改变美日的“主从”关系,也想找机会教训美国。奥巴马不让安倍1月访美,使他很憋气,所以,在2月访美时,安倍见到奥巴马就说,“日本回来了”“日本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二流国家”“我要让日本重新强大起来,强大到足以做出更多的贡献来让世界变得更好”(路透社华盛顿2013年2月22日电)。2013年2月27日,日本《产经新闻》在一篇文章中宣称:“追随美国便万事大吉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某种意义上,日本必须领导美国。”

安倍晋三认为,日本在二战结束后接受美国的统治或监护,是一种屈辱。所以,2013年3月12日,安倍内阁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将《旧金山和约》生效的4月28日定为“主权恢复日”。安倍给出的理由是:“年轻人不懂往事,不知晓日本曾丧失主权、被占领7年(1945年-1952年),这段历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日本时报》说,纪念终结美军的对日占领,“可以被视为安倍政权试图刺激民族主义情绪的又一重大举措”。同时,日本还放映了新电影《偷袭珍珠港》。

2013年4月14日,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第一次到访日本,但安倍首相不是先会见盟国来的高官,而是先到硫黄岛拜鬼。硫黄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之一,也是一场惨烈的地面战争。美军在1945年2月发动此战役,驻守硫黄岛的日军于3月26日投降,阵亡2万多人,美军也有近7000人牺牲。

2013年5月13日,安倍派特使饭岛勋秘密出访朝鲜,事先并未知会美国。16日,当媒体向在日访问的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戴维斯提问此事时,他称:“没有听说过。”又说:“我的这个回答显示了日美之间有着何种程度的协调。”(共同社东京2013年5月17日电)

安倍晋三1954年9月21日出生在本州岛的山口县,是第一个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他属于日本右翼的官宦子弟,其父安倍晋太郎曾任日本外相,其外祖父岸信介在二战期间任商工大臣,1945年作为甲级战犯被捕,1948年获释,1957年任日本首相。安倍很敬重他的外祖父。安倍在其所著的《致美丽的国家》一书中写道:“从孩提时我就发现,外祖父是一位严肃的政治家,只考虑国家的未来。”东京大学教授、政治学家御厨贵在解读安倍这本书时认为:“安倍作为亲人自然地继承了岸信介思想深处的东西。”(日本《朝日新闻》2006年9月15日)安倍究竟继承了岸信介哪些“思想深处的东西”,考察一下2006年以来特别是2012年安倍重登相位以来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就一目了然了。这里仅列举2013年安倍的7次奇怪举动,以供参考。

1.带领自民党人高唱国歌,作为2013年的开局。自民党在2012年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安倍晋三任自民党总裁,并重返相位。他在竞选纲领中就提出,“以日章旗为日本国旗,以‘君之代’为国歌”。2013年1月7日,安倍与他领导的执政党要员在自民党总部举行的首次会议上,高唱“君之代”国歌,开始了新的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唱完国歌后,安倍发表讲话称:“我们把政府重新交给了一开始就能够坚定地唱‘君之代’,并且有能力最早采取措施‘振兴日本’的政党。”“君之代”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前的实际国歌。这一举动,被认为是“昔日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象征”(路透社东京2013年1月7日电)。

2.提出“侵略定义未定”论,否定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者。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土,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偷袭珍珠港,这是侵略的铁证,而且有1974年12月第29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的《侵略定义》可考。《侵略定义》明确指出:“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作为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应该知道自己的前任吉田茂为什么1951年会在《旧金山和约》上签字。现在,他竟然不顾历史事实,不顾联大决定,不顾中曾根康弘、细川护熙、村山富市等几位前首相承认日本侵略并进行道歉的政府谈话,公然在2013年4月23日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说:“关于侵略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由于安倍晋三顽固地坚持“侵略定义未定”论,他不仅引起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各受害国人民的愤怒,也遭到其盟国美国的严厉谴责。美国《华盛顿邮报》说,这是安倍“自我毁灭般”的“历史修正主义”。《华尔街日报》称,“安倍的可耻言论会让日本失去更多朋友”(美国《华尔街日报》2013年4月27日)。

3.身着迷彩服,头戴坦克帽,三呼“天皇陛下万岁”。2013年4月28日,安倍首相在东京宪政纪念馆主持举行了“主权恢复·重返国际社会纪念典礼”,以纪念日本摆脱美军统治61周年。天皇和皇后以及参众两院议员等政要400余人出席了纪念活动。安倍在讲话中只字不提日本当年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而是无理胡闹,指责中国,宣称“我们一定不会忍气吞声”。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活动结束时,安倍带头举起双臂三呼“天皇陛下万岁”,使所有的与会者都感到惊慌失措。随后,他又身着迷彩服,头戴坦克帽,登上坦克,向自卫队员挥手,大有阅兵之势。此举,可谓战后日本历任首相的“独创”。这是要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日本又回到了战前的帝国主义时代。

4.选坐“731”号军机,再现当年日本法西斯的淫威。安倍晋三不可能不知道,“731”是二战时期因为用活人做试验而臭名昭著的日军细菌部队代号。当年驻在哈尔滨的“731”部队,是日本关东军所属秘密研究和开发生物战的部队。它用中国人、朝鲜人、蒙古人进行活人试验,甚至连孕妇都被用做活人试验,致使1万多人丧生。安倍竟然不顾中、韩、蒙各国人民的感受,在5月12日访问宫城县东松岛航空自卫队基地时,从804、805、730、731等8架飞机编号中,选坐在“731”飞机驾驶舱里,还竖起大姆指,拍照留念。韩国《中央日报》认为,这是一种“具有挑衅性的疯狂举动”,“日本的保守右翼政治家们已经失去理智了”,“日本的右倾化正逐渐成为亚洲和平最大的安全隐患”。

5.启动“地球仪外交”,学习“纳粹式修宪”。自民党在2013年7月21日的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使安倍晋三有了长期执政的可能,因而他就更加忘乎所以。从7月25日开始,他对东盟国家进行第三次访问。27日,在其访问的重点国家菲律宾,他没有重提“菱形外交”,而是宣布启动“地球仪外交”。他说:“我们重新启动了俯瞰地球仪的外交,我们将以日本的国家利益为基础,推进能够为地区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的战略性外交。”(《意识到中国的海洋进出》,日本《朝日新闻》2013年7月28日)“地球仪外交”,这难免会使人想起希特勒在二战中的疯狂表现:他曾拳击地球仪,以显示其称霸全球的野心。现在,安倍启动“地球仪外交”,也想称霸全球。无独有偶,安倍的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29日晚在东京发表演讲说:“德国《魏玛宪法》在未被觉察的情况下就修改成为纳粹德国的宪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他们的策略?”(法新社东京2013年7月31日电)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日本国内外的批评和抗议。德国《时代》周报认为,“肯定纳粹时代的发言,将导致国际性的愤怒”。7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日本主要领导人公然声称要效仿纳粹推动修宪进程,这不能不引起亚洲近邻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关注和警惕。冲绳的《琉球新报》在一篇社论中指出:“当时修改世界上最民主的《魏玛宪法》后发动战争的纳粹政权和想要修改宪法以创建国防军的安倍政权似乎是一丘之貉。”

6.战败日祭奠为战而死者,不提“永不再战”。2013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的第68个纪念日。安倍晋三在这一天做了两件事:一是呼吁国民祭拜战殁者,二是主持召开战殁者追悼会。安倍说,对于日本靖国神社所祭祀的英灵,身为一国领袖表示敬意是理所当然的。他对2006年任首相时未参拜靖国神社感到“极为痛悔”。2013年4月23日,在16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时,他供了祭品——“真榊”。8月15日,安倍虽未亲身去参拜靖国神社,但他派了特别助理送去了祭祀费(玉串料),并就无法亲自参拜向“二战英灵”致歉。另外,8月15日,安倍晋三在“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发表了违背良心的讲话。他不反省日本侵略的罪恶历史,而是对那些为侵略战争卖命者大唱赞歌。他说:“我谨代表政府,向心怀着祖国和家人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灵表示感谢。我们一刻也没有忘记在你们的牺牲之上有了现在的和平与繁荣。”(韩国《朝鲜日报》2013年8月16日)似乎今日的和平与繁荣不是日本实行《和平宪法》的结果,而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结果。最令人愤怒的是,他对日本侵略战争所夺去的数千万亚洲人民和美国人民的生命只字未提,而且改变了1993年以来日本历任首相战败日讲话的惯例,不提“永不再战”的誓言。其用心可谓昭然若揭。

7.在纽约放言,不怕称他是“右翼军国主义者”。纽约是联合国所在地,是最重要的国际讲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利用出席联大会议的时机,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国际战略思维。2013年9月25日下午,安倍在哈德逊研究所就“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发表演讲,为其大幅增加军费进行辩解。2012年底他再次上台后,就把2013年的军费增加了0.8%。这是日本11年来首次增加军费。8月30日,日本防卫省宣布,2014年的防务费将在2013年的基础上再增加3%,使之达到4.89万亿日元。这是199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法新社东京2013年8月30日电),因而引起了亚洲各国的担忧。9月26日下午,安倍在联大的发言中,就其“军国主义”行动,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积极的和平主义。”他说:“赋予我的历史使命就是促使日本成为自豪的积极和平主义的旗手。”(韩国《朝鲜日报》网站2013年9月27日)安倍认为,1947年以来日本政府按照麦克阿瑟将军审定的《日本国宪法》规定,不拥有军队,不进行战争,而实行“专守防卫”的政策,是“消极的和平主义”。现在他要“从积极的和平主义立场出发”,修改《和平宪法》第9条,建设国防军,组建两栖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使日本成为军事大国;要积极扩军强军,使日本具有先发制人、打击敌方军事基地的能力;要行使集体自卫权,积极“参与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保障活动”,“参与联合国决议组成的多国部队”,使日本成为一个“可以战争的国家”。安倍晋三的“积极的和平主义”,实际上就是其前辈在二战中说的“用鲜血换取和平”的翻版。

知安倍晋三者,乃日本有识之士者也。安倍在2006年9月26日取代小泉成为日本第90任首相之前,自民党前副总裁山崎拓于9月12日就明确指出:“虽然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可他并不存有军国主义思想。但是,安倍晋三不同,他的历史观以及战争观,恐怕将带领日本回归战前走军事大国路线。”(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9月13日)

上述史实证明,山崎拓对安倍思想品质的了解是深透的,对其政治走向的判断是准确的。安倍当政以来的行动,就是在“带领日本回归战前走军事大国路线”。但时代不同了,今日的亚洲和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安倍重温他外祖父辈的旧梦,不过是黄粱美梦而已,但这并不是说安倍的行动不具有危险性。他的梦想能否成为现实,一要看日本人民的态度,二要看美国的态度。还好,现在已经有人看到了这种危险性。2013年7月3日,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凯文·拉弗蒂在《日本时报》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安倍民族主义的解药》。他认为,安倍承诺“日本回来了”是不合时宜、无知而愚蠢的。他希望安倍放弃“试图证明他的外祖父岸信介是正确的”这一“梦想”。他说:“如果安倍及其党羽试图开倒车……安倍支持的民族主义路线只会引发灾难。”他建议安倍读读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教授的新书《1937-1945年的中日战争:生存之战》,了解一下日本帝国给中国造成的可怕灾难。米特教授说,不要忘记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展开的悲壮而艰巨的斗争。这不光是为了自身的民族尊严和存亡,也是为了所有西方和东方盟国的胜利。他们所对抗的目标是有史以来最邪恶的势力。他们牵制了大约50万日军,使他们在中国动弹不得。为此,牺牲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拉弗蒂要求安倍:在蔑视历史之前,应该三思。

注释:

[1]2013年12月26日上午,安倍晋三以“总理大臣”的名义参拜了供奉了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他的倒行逆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和愤怒谴责。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