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挂钩村的群众来了,你热情帮忙,其他村群众来了,你爱理不理;对分管部门的干部职工关爱有加,对其他部门干部职工漠不关心;对上级、对熟人笑脸相迎,对下级、对陌生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近来参加5个乡镇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样的批评意见频率很高。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思想感情上着力很重要。某些地方,征地拆迁、移民搬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之所以矛盾重重、上访不断,固然有利益诉求等很多原因组成,但与一些党员干部工作态度“变色龙”也有关系。熟人来了让座、请茶、热情周到,陌生人来了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坐冷板凳;西装革履、有头有脸的人来了,阿谀奉承、三恭三敬,刚性制度可以通融通融;穿着朴素、老实巴交的来了,横眉冷对、居高临下、百般刁难,办事比制度还制度。
手心是肉,手背是肉。作为地方“公仆”,达官贵族是你的衣食父母,平民百姓亦是你的衣食父母。只有“一张面孔待亲人、两手端平一碗水”,才能减少群众怨言,更好地服务群众,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