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2)

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2)

所谓“为学”与“为人”相结合,是指大学强调求知求真与人格完善兼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学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大多从“为学”或“为人”中一个方面确立校训,个别大学校训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美国理海大学的校训Homo minister et interpres naturae(拉丁文),意即“理解自然,服务自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校训为Cognition,Sapientia,Humanity(拉丁文),意思是“知识,智慧,人性”,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校训为Veritas,Iustitia,Libertas(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公平,自由”,清华大学自1914年起确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燕京大学确立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意即:“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东吴大学确立英文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意即“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加中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在确立校训的大潮中,绝大多数校训都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山东大学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舞蹈学院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三种类型,但是,它们在形成的历史传统、文化土壤、制度因素等方面存有诸多差异,因此,中西方大学校训在思想来源、价值观等方面还是有本质差别的。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比利时的鲁汶大学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自《大学》《中庸》《论语》《学记》《汉书》等儒学经典和史书,甚至金陵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教会大学也不例外,目前百年名校也大都恢复旧有的校训。同样在讲“为人”,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德文,即“愿自由之风劲吹”),中国的大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同样在讲“为学”,西方的大学强调在上帝的灵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学的校训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意即“上帝乃知识之神”),美国杜克大学的校训Eruditio et Religio(拉丁文,意即“追求知识,信仰上帝”),中国的大学则强调勤笃、敬业等儒学传统。

大学校训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上是共性与个性(特色)兼具的,共性与个性都植根于赖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现代大学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识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之时,离不开超越东西方的人类共同的知识、思想,也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塑造者。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训,大学校训则是体现人类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必然渗透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传统、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师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并转化为对育人的整个活动之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