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江苏: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摘要:邓小平提出并领导了改革开放事业,以此来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他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开拓了一系列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举措。在领导改革开放中,他深入思考中国的国情和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

回顾和学习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对于鼓舞和激励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和创立者。他在1983年1月12日首次提出了“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从此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阶段。这个理论认识打破了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理解,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没有统一模式,各国都应当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用“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如何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模式,为和平统一祖国开创一条崭新道路。“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具体运用,充分表现出他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在香港回归问题上,他说:“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九九七年后五十年不变。”“我还要说,五十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这正是他对社会主义新中国高度自信得出的结论。

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985年10月23日,他在会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87年2月6日他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他在1990年12月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他的计划与市场都是方法的论断,打破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僵化理解,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

四、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邓小平提出并领导了改革开放事业,以此来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他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开拓了一系列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举措。在领导改革开放中,他深入思考中国的国情和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比如,摸着石头过河;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就是共同致富;提倡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我们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等。

(作者叶南客为南京市社科院院长,荆小平为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