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实践与发展

江苏: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实践与发展

摘要:早在1978年9月,他就指出:“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同年12月,他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为此,他第一次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同志参与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坚定地为群众路线注入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一、发展群众路线理论,突出群众路线的地位和作用

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1977年7月,他在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界定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又增加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至此,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政治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有完整表述、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的“政党宗旨”。

二、实践群众路线,实施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实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是对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早在1978年9月,他就指出:“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同年12月,他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为此,他第一次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1961年,他指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鼓励并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等理论。

四、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痛陈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并指出官僚主义是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障碍,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

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同时,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反对官僚主义的极端表现——腐败。为此,他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