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牛市“雨中”跑(上)

摘要:“超日债”打破“零违约”神话;从主体违约到实质性违约,债券10年风驰电掣般的发展,令人有些晕眩和隐隐的不安。城投债、产业债冰火两重天,债券市场分化加剧是否会成为主基调?

2014年——信用违约“元年”,“雨”一直下

夏去秋来的交接,伴随的是换场的雨,滋养大地也带来些许凉意。而在今年的债券市场,雷雨不断。

今年3月,“11超日债”打破了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并拉开了2014年债务违约的序曲,信用债市场遭遇一场大雨。

早在2013年底就有机构猜测2014年将成为中国债券市场打破“零违约”的元年。类似的观点猜中了开头或结果,但信用债行情演绎的过程却在一定程度上出乎意料。

1

中诚信国际研究部副总经理张英杰分析称,从2014年的债券市场的违约的特征来看,债券市场走出了两条线,“一个是政府色彩比较浓厚的,比如说以城投债为典型,这是刚性兑付的节奏;另一个方面就是产业债,民营、中小企业这方面出现实质性违约。”

华通路桥遭遇“雷阵雨”

媒体和市场都将目光聚焦到了信用风险频现的债券兑付之上。

时至7月13号,华通路桥集团的一纸公告,令市场神经再度紧张,信用债市场又赶上了一场“雷阵雨”。

华通路桥在上海清算所发布特别风险提示公告称,因公司董事长正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将于下23日到期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13华通路桥CP001本息兑付面临不确定性。该债发行金额为4亿元,到期兑付日2014年7月23日,票面利率为7.3%,应偿付本息金额合计4.292亿元,无担保增信措施。留给华通路桥的时间有限,虽然承销商已进驻协调,但若没有人出手相助,华通债将成为中国债市第二单违约的债券。

2

7月22日,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信用市场,救了华通路桥。兑付日最后一刻,在各方不懈的“抢救”下,“13华通路桥短融”终于安全兑付,最终,有惊无险的避免成为首单银行间债市本息违约案例。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雨一直下。违约、打破刚性兑付等字眼频频出现,违约正常化似乎已经开始成为今后债券市场的一个趋势,投资者“闭着眼睛买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陆续发生的信用风险事件在提醒投资者:风险从未远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