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牛市“雨中”跑(上)(4)

摘要:“超日债”打破“零违约”神话;从主体违约到实质性违约,债券10年风驰电掣般的发展,令人有些晕眩和隐隐的不安。城投债、产业债冰火两重天,债券市场分化加剧是否会成为主基调?

城投债、产业债发行冰火两重天 是否会成为主旋律

专家们表示,中国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风险溢价,而非信用风险溢价或者违约风险溢价。

实质性违约出现后,风险定价将成为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信用风险溢价将反映到信用利差之中,信用债将出现结构性分化,特别需注意低评级信用债的估值重构。

7

肖磊认为,债券市场分化之后,才能回归它的本质,也就是风险定价,然后它去追逐的是一种风险补偿。

债券发行主体分化也呈加剧态势

从发行主体来看,一方面为应对大量债务到期,发改委已经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债券融资借新还旧,而“11超日债”的违约也促使资金配置更倾向于有政府隐性担保的城投债,因此上半年城投债发行火爆。

8

中诚信国际研究报告称,2014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总额将近6000亿元,超过2013年全年城投债发行量,占比也由去年的12.7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20.7%。

而与之相反的是,多家民企发行人因申购利率区间内申购资金不足而取消或推迟发行,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约有60家左右民营企业推迟或取消债券发行,其中有约80%发生在超日违约后一个月内。

中诚信国际研究部副总经理张英杰更愿意用资本市场的分层来诠释分化,“或者说多层次化来形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这种分化最终是通过市场力量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实现了不同的券种,不同的投资主体,他们投入收益和风险的这种配比来识别风险,使得各个投资主题能够根据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来选择他的投资产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