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政治勇气和智慧(4)

邓小平的政治勇气和智慧(4)

提出“一国两制”重大方针,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彰显大智大勇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这三个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但都带有复杂的历史因素和国际背景,解决起来难度极大。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和伟大创举,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新路。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1983年6月,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阐明了实现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他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等人,谈到台湾问题时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国两制”首先成功运用于香港回归。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来华访问,希望继续保持对香港的统治。针对撒切尔夫人提出只有英国的统治才能保持香港的繁荣,希望以主权换治权的观点,邓小平指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这就是“一国两制”的政策。针对撒切尔夫人关于中国如果宣布收回香港,“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的威胁,邓小平回答:“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遂成定局。撒切尔夫人由衷地对邓小平说:这是您倡导的“一国两制”的胜利。邓小平在处理香港问题过程中,还提出必须在香港驻军,以显示主权和维护香港稳定的重大决策;提出港人治港的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必须爱国。在今天处理香港问题时,我们仍能感受到邓小平这些重大决策和思想的远见卓识。

正是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顺利回归祖国。之后,对峙了几十年的国共两党关系得到极大缓和,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这一伟大构想不仅对实现祖国统一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推动作用,而且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