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分布来看,中国家庭消费模式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是不消费、抑制消费的家庭(如蚂蚁型)或者医疗、教育、住房负担沉重的家庭(如蜗牛型、贫病型)占大多数。另一方面,已有少部分家庭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如享乐型)。城乡消费模式差异大,农村贫病型家庭较多,稳妥型和享乐型家庭较少。相比之下,城镇贫病型家庭较少,其享乐型、稳妥型家庭明显多于农村。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房产占家庭财产的比例越高
房产是我国城镇家庭财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城镇家庭财产比例的中位数在80%左右,这与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密切相关;在农村,房产占家庭财产比例的中位数在60%左右,低于城镇家庭,主要原因是农村住房以自建自住为主,土地成本很低,房产价格较低。
在宏观层次上,人均GDP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房产占家庭财产的比例越高。在家庭层次上,收入越高的家庭,房产占家庭财产比例的中位数越高;家庭总资产越多的家庭,房产占家庭财产比例的中位数也越高。如果以房价收入比来衡量购房压力,与农村相比,我国城镇家庭房价收入比相对较高,住房负担较重。在城镇家庭中,家庭主事者为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家庭房价收入比最高,而处于职业和收入地位较高位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家庭房价收入比相对较低,住房负担相对较小。此外,存在住房困难的城镇家庭其房价收入比显著地高于不存在住房困难的城镇家庭。
家庭非农经营显著改善家庭收入
2012年我国有78%的农村家庭从事农业家庭经营,有10%的城乡家庭从事非农家庭经营(城镇家庭有13%,农村家庭有8%)。大多数家庭经营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家庭的持股比例很高,雇佣人数少。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从事非农经营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是没有从事非农经营家庭的1.68倍,这一比率在农村高达1.75,有39%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村家庭处于最高收入组。
2012年,我国13%的就业人员选择自我雇佣,其中城镇就业人员有18%是自我雇佣,农村的比重为10%,城镇自我雇佣的比重高于农村。自雇者的行业分布集中,大约一半的自雇者都从事批发和零售业。自雇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受雇者,其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受雇者。自雇者主要集中于中等教育程度(初中和高中)。他们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但却不一定有很好的教育背景。高等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在业者中自雇者所占比重明显偏低,这与我国每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国企事业单位而不愿意进入私有部门或自主创业的现状相一致。与受雇者相比,自雇者每月工作的天数更多,但每天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女性自雇者每天的工作时间显著高于男性自雇者。总的来说,自雇者的生活满意程度和未来信心程度都高于受雇者。但老龄自雇者对未来的信心程度低于受雇者,这可能与其缺乏社会和医疗保障有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