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多变式”的做法。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忌一任领导一幅蓝图,发展规划随着主政者的意愿随意更换甚至“翻烧饼”。必须一幅蓝图定位、规范长远建设,一套法规管理、严格依法办事,一任接着一任干。
四是速度式的做法。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加快进程,又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积累后劲。检验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的大小,不能简单地以项目上了多少、房屋搬迁多少、投入资金多少来衡量,切忌“只开花不结果”和“开大花结小果”的做法,必须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速度与农民增收相统一,速度与增强发展后劲相统一。
最后是要增强四种意识:一是创新意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在核心内容、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等方面大力创新,要跳出以往靠权力推动和靠资金投入的建设思路。在建设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尤其要科技领先,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动力就是科技,必须将科技贯穿始终,干当前、想长远、谋未来,在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特上下工夫。
二是人才意识。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加。”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的数量尤其是质量,决定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加快进程和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有新的人才观,树立谁拥有人才谁就会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三是成本意识。成本,不仅指经济成本,还包括行政成本、人才成本和社会效益成本。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强化成本观念,增强成本意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成本意识相对发达地区来讲比较薄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应强化成本管理,应采取对比分析、分解落实和学习借鉴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就可以节约和减少试验成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