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会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2家企业和26家职业院校达成“天津共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是在今年2月份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地职业教育的首次携手。由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搭台”,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和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国际货代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集团等企业“唱戏”,共同扛起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旗,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三地现代服务业发展。
区域地标更换,职教服务半径扩大
嘉里物流(中国)执行副总裁李志民没有想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这么快就能落到他所在的企业身上。
嘉里物流(中国)是我国内地最早成立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做这一行业打交道最多的要属海关了,“北京是空港,天津是海港。过去,货物报关一直是属地管理、属地报关。我们很希望能异地报关,但一直做不到,现在终于没障碍了。”李志民说。我国的物流成本一直偏高,占GDP的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其中管理成本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京津冀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自7月1日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运行。对于嘉里物流来说,以往一些采取转关模式往返京津的货物,在一体化模式下,通关时间大大缩短,成本也下降了不少。由于这项改革,在李志民心中,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地理坐标,已无多大差别。
“如今区域的地理坐标已经更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应如何适应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坐标?”产教对接会上,国际货代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集团副理事长曲克敏提出这一问题,希望每一所职业院校都要树立起服务京津冀一体化的意识。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副主任陆春阳指出,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首先要在规划和布局上协同,按照产业的布局上重新思考专业的布局,避免专业的雷同化。其次,要实现优势资源协同,三地职教发展各有特点,要把优势资源互为补充,整合利用。再其次,要实现创新上的协同,特别是在政策上要协同突破,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