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金三角”应实施一体化战略摆脱“资源诅咒”(2)

摘要:能源“金三角”地区能源快速开发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专家指出,须统筹实施“一核两翼”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

粗放发展带来“顽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能源“金三角”地区在我国的能源版图中占据四分之一的位置,而且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能源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能源快速开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第一,部分区域开发粗放,资源浪费较严重。专家认为,能源“金三角”地区横跨三个省区,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矿权叠加问题严重;整装资源条块分割,开发无序竞争;掠夺式开采导致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和利益驱动下,产能过剩也愈加突出。比如,三个地区煤炭总产量达到10.2亿吨,但是达到科学产能指标的仅为6.5亿吨,占比为64%。

第二,项目盲目上马,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宁夏发改委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指出,三个地区资源禀赋类似,产业布局雷同,以煤化工项目为例,大家一哄而上,深加工项目中在甲醇、煤焦化、烯烃等领域,迅速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由于缺乏统筹,推动产业差异化举步维艰。

第三,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可供水量对已建和在建项目规模形成制约。据统计,该地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为842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宁东、鄂尔多斯、榆林三地煤炭相关产业的可用水分别为每年3.8亿立方米、2.94亿立方米、1.79亿立方米,缺口超过1亿立方米。

2

第四,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能源开发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能源“金三角”地区干旱少雨,被几大沙漠包围,近年来的能源开发导致废渣、废油、废水、粉尘排放剧增;煤炭开采对水资源也造成一定破坏;采空区逐年扩大,自然灾害频发。

随着煤炭行业不断下行,地区经济受行业周期和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能源“金三角”地区经济遭遇不少困境。单一依靠能源粗放开发的发展模式非常危险,类似德国鲁尔区的“资源诅咒”问题在“金三角”地区再次凸显,产业发展布局、优势产业培养、技术创新等措施有待进一步探索。

清华大学博士麻林巍说,能源“金三角”地区虽然各自做了规划,但欠缺全球视野和国家高度。目前,这个地区走上成熟阶段,能源产业现有的一些优势会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步趋缓甚至衰落。但如果转型得好,还可以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