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进人口城镇化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安徽:推进人口城镇化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摘要:人口城镇化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它需要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合理的分工协作,单纯依靠政府主导投资和政策刺激的作用已很有限。我们认为,应强化市场意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可在弥补市场失灵、提升市场效率方面发挥作用。

人口城镇化就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的过程。安徽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是户籍在农村、但已经到城镇工作或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在人口城镇化中占较大比重。2013年底安徽人口城镇化率已达47.86%,预计2015年将达到51%,初步形成层级合理、分布均衡、梯次分明的城镇体系。但现实中城镇非农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仅为22.9%,两者相差近25个百分点。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生活在城镇,但没有同步享受城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市民化待遇,安徽人口城镇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安徽要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改革人口城镇化体制机制、强化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城市“四融入”等方面下功夫。

改革政府主导的人口城镇化体制机制,强化市场意识

人口城镇化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它需要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合理的分工协作,单纯依靠政府主导投资和政策刺激的作用已很有限。我们认为,应强化市场意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可在弥补市场失灵、提升市场效率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建议改革现行的政府主导的城镇化体制机制,对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一定要及时“到位”;对市场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地方,政府一定要主动“让位”,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改革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和激发市场活力上。着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完善安徽人口城镇化的资金保障机制,通过财税体制改革,使城市政府的财力与公共服务事权相匹配,加快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的发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投融资工具,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健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的“挂钩机制”;改革城市就业制度和结构,强化市场意识,健全覆盖全省、安全可靠的人口综合信息库和信息交换平台。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