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伯利兹堡礁保护区(2)

世界自然遗产——伯利兹堡礁保护区(2)

乐趣无穷的水底乐园

伯利兹堡礁保护区一带的海水十分清澈,平均水温为摄氏26度,吸引了不少热爱深海潜水和浮潜的人。保护区百分之九十的地方仍未开发。堡礁距离安伯格里斯岛的圣佩德罗仅几百米,圣佩德罗的东南面6公里外是后晨海洋保护区,占地8平方公里,是个浅水的水底公园,珊瑚礁中有一个别具特色的小海峡。

蓝洞位于伯利兹堡礁保护区里的灯塔环礁区,距离伯利兹大陆约一百米,受到世界遗产条约保护,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潜水胜地。1970年,法国海洋学家雅克—伊夫•库斯托乘坐卡吕普索号在这一带进行探险之旅,蓝洞自此闻名。蓝洞是个靛蓝色的石灰岩洞(落水洞),坐落在蓝绿色的海水中央,洞的周围长满珊瑚礁。蓝洞直径约300米,水深超过120米。在海平面上升前,这个特殊的海底洞穴原本是个干的地下岩洞,后来由于洞顶坍塌而形成了一个水下洞窟。蓝洞的洞壁十分陡峭,垂直下落至35米,巨大的钟乳石从该处的岩脊向下形成。水底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能见度达到60米。除了鲨鱼外,蓝洞里的海洋生物并不多。在这里作深海潜水的人浮上海面时要注意减压,经验较浅的人不宜冒险。但蓝洞珊瑚礁外围海水清澈,十分适合浮潜。

不远处是受到世界遗产条约保护的七个水域之一,就是恬静宜人的半月岛。这里是红脚鲣鸟的保护区,也是差不多98种鸟类的栖息地。半月岛峭壁深入海里1000米,长满美丽的软珊瑚,蔚为奇观,是潜水的天堂。

伯利兹堡礁保护区一带的海水十分清澈,平均水温为摄氏26度

伯利兹堡礁保护区一带的海水十分清澈,平均水温为摄氏26度

2500年利用生物礁的悠久历史

伯利兹生物礁被人类利用的历史悠久。滨海沿岸的玛雅遗址处,堆积着各种贝壳,鲜明的证实了大约2,500年前,生物礁就已经被用于渔业上了。公元前300年至公元900年之间,玛雅人广泛的使用滨海的水体,用于发展渔业,贸易支柱、庆典中心及埋葬地也都相继建造于此。在小巴卡拉尔水道处,至少有七处玛雅遗址,其中的几处遗址,如位于西海岸的三绢具有非凡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此外,保护区北界的巴卡拉尔运河是由玛雅商人于公元700年至900年间开凿的。随着玛雅文化的衰落,生物礁资源在数世纪中长期未受到有效的使用。直到17世纪初期,伯利兹沿岸水体才成为海盗们的天堂,这些海盗大部分是来自于英国,随后,许多海盗相继定居于此,逐渐发展成为渔民和种植园农场主。如今,障壁生物礁生态系统的主要用途是促进发展旅游业,仅仅1994年,来生物礁游览观光的游人就达128,000人,收入达7500万美元,游人在此可以尽情的享受各种娱乐活动。

责任编辑: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