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中国改革在每个阶段,都是从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下手,设立具体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这种循序渐进的改革进程,是一个真正愿意改革,有能力领导改革,并且是为国家发展稳定高度负责来推进改革的政党,所必然选择的改革前进方式。这样的历史进程,也同中国改革的国情背景密切相关。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在创造着当代中国的历史,那么,它不是随心所欲地在创造,而是在它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历史条件下来创造的。提出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所依据的是中国的国情和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确理解这个总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处理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的关系。前一句讲改革总目标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揭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有原则有前提的,绝不能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化;后一句讲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说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具体要求和具体落点的。如果把这两句话割裂开来,总目标就不是完整和全面的了。处理好了二者的关系,改革新出发就会扎实前进,避免出现大的偏差和大的折腾。
中国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这轮改革新出发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前进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改革采用分阶段的前进方式,是因为它在整体上是一次前无古人的探索,没有可供查询的手册,没有可为依据的先例。改革的内容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成不了事,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对改什么,怎么改,在什么时候改才能改出好的面貌,必然要有一个积累经验和积累共识的过程。事实上,我们从30多年来的中国改革进程中,不难发现,有的改革举措实施后总要沉淀一段时间,才能看出它的实际效果;有的改革举措在实施的时候是必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用的边界局限就出来了,因此要完善它;有的是这个领域的事情解决了,那个领域的问题又冒出来了;有的是老问题解决了又出现新问题;凡此等等,不一而足,总的来说很复杂。所以中国改革有一个方法论,叫“摸着石头过河”,什么意思呢?可以用邓小平讲的四句话来解释: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不足的要加把劲,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四句话讲的就是怎样总结经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正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求新一轮改革既要全面,又要深化,并且内容具体,针对性强,体现和落实了邓小平这四句话的精神,表明我们党对改革前进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认为,只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发展,做大蛋糕,许多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问题更加频繁地冒了出来,诸如老百姓最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拆迁问题,还有政府审批制度的问题,基层民主选举中出现的问题,等等。这表明我们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曾经更多地关注市场经济的优点,还不可能很清楚地体会到它的弊端。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同时,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要实现改革的总目标,零打碎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在顶层设计上,要有一个全面的配套的改革方案,如果只是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面单向突进,很难获得良好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