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具体事,做好身边事,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不论是边学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还是专项整改,大同市委和各活动单位普遍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着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事、身边事抓起,使整改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造福群众的过程。
卫生系统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大处方、滥检查、违规收费、收受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红包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拳出击,共处理违法违规事件174件,6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取谛“黑诊所”63家,停止32家药品经营机构诊疗活动,责令61家违规医疗机构整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延长门诊时间,送药送结果到病房,检查结果互认,方便群众就医;利用12320卫生公益热线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健全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接受群众反映强烈的对患者权利和诉求不重视等医患关系突出问题113件,办结107件,群众满意率达98.13%。
教育系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分班以及“乱办班、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问题,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通过多种形式公布招收学生入学条件、报名时间、招生计划、招生范围等有关政策,不得设置法律规定以外的其他条件限制学生入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二轨制以上学校,在秋季开学前同一时间统一实行公开编班,邀请家长、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现场监督,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和教工班等,实现班级任课教师和生源均衡。
政法系统开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查办涉及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并整合优化主城区交警、巡警、协警等警务资源,建立111个综合警务站,全天候服务群众。先后查办涉农领域案件15件20人,建筑业和民生领域渎职侵权案2件。为解决“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问题,市委政法委从社会各界聘请50名执法监督员,建立常态化的群众执法监督制度。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市所有餐饮服务类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和餐饮类食品摊贩开展了为期100天的 “百人百日百家店”集中整治,取缔无证经营的餐饮类小作坊、小摊贩,使持证率或登记率达到100%,全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着力打造食品药品规范化建设“样板街”,对整治范围内的1100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经营单位进行了规范和整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为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评判作用,增强和巩固整改效果,进而达到真改、实改、快改的良好效果,大同市要求各单位整改情况必须及时公布,接受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在《大同日报》开设“整改进行时”专题专栏,特别是举办了2014大同“电视问政”活动,现场播放暗访视频,让“一把手”现场接受问政代表和场外群众提问,进行满意度表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