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摘要: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共度第三十个教师节。他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共度第三十个教师节。他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讲话满怀真情、期望殷切,立刻引发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教师的信心,一定要更加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在观摩北师大“国培”计划课堂教学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古代经典,语重心长。讲的虽是教材编辑要保留必要的中国文化经典,却涉及“把根留住”——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一、中国梦,梦有根

中国梦不是空想,原因之一,其梦有根。

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语)

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根脉切断不得。

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根,滋润于“慎终追远”。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往往出现一种精神上的病态。人们拥挤在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物化、被抛弃。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在生活水平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泛起。

因此,“慎终追远”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必须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