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13年4月份,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候强调,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最主要的源头就是要对权力进行制约。我国权力配置和运行的主要问题就是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过分集中于主要领导人手中,这三权之间缺乏制约,也就是三个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领导人手中。我们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也就是把这三个权力进行分解,相互之间既协调,又相互制约,坚持用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根本之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根本之策就是要达到用刚性的制度来管理权力、分解权力,来管事和管人。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加大了监督的权重,也就是监督权从高度集中当中分解出来,而且加大它的权重。主要有这样一些做法:第一,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作用。我们实行双重领导,提出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作用,要求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也就是纪委要受同级党委的领导,但是要强化上级纪委的作用,要以上级纪委查办案件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也就强化了纪委对书记、副书记任命的权重。第二,强化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2013年,中央派出了10个巡视组,分两轮对20个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展开了巡视。过去也有巡视组,就是中央派的巡视组,此次巡视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强调了发现问题的责任。巡视组最主要的职责是什么?发现问题。本次提出巡视组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汇报是渎职。这次提的非常地鲜明和具体化,明确巡视重点对象是省部级一把手,这些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了监督权的实施和独立。
五、从严治吏
2013年,习近平在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怎么从严治吏呢?十八大以来,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导向是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针对当前干部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来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以德为先体现在哪里?什么叫以德为先?习近平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来,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和清正廉洁,这20个字成为新时期好干部以德为先标准的具体体现。我们提出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不是一个空洞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口号,主要体现在这20个字方面。第一,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核心和灵魂。它着力解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的问题。第二,为民服务。它既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好干部信念坚定在执政条件下的具体体现,信念坚定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第三,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可以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在作风上、态度上、作官上的表现。好干部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埋头苦干;既要树立高度的历史和时代责任感,又要直面问题、勇挑重担;既要清白做人,明白做官,又要有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五句话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既有外在表现上的要求,也就是作风、态度和为人上的外在表现要求,也有内在总开关上的要求,它共同组成了新时期好干部的基本而全面的标准。这些内容应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从现实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出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从建设一支适应历史重任需要的执政骨干出发,所以我们说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