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把握好“五个有序”

河北: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把握好“五个有序”

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还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没有体制障碍和后顾之忧。目前,我省的城镇落户条件在全国来说应该是宽松的,改革的关键是如何让进城农民“留得住”、“过得好”,享有与市民一样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福利。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按照“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的要求,从河北发展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明确方向、制定措施,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意味着,以人为本、绿色、生态、低碳、循环可持续成为我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方向。

近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自“十一五”以来城镇化率以年均1.3个百分点的幅度增长。但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多重影响,我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仍然不高。据统计,2013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12%,低于53.73%的全国平均水平。今年4月印发的《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把握“五个有序”。

一是更加注重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融入的有序。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这里的有序,首先强调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要有先后之分,优先实现具备条件的农民工的市民化,而不是强调进城人口的全面同步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这就要求人口城镇化目标对象瞄准的是特定群体,即是以在城镇就业定居时间较长、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民工群体,或者是有意愿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要将这部分群体作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其市民化进程。对于有意愿但尚不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则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强其市民化能力,分批逐步转移。

二是更加注重人口城镇化中空间规模的有序。这里的有序,主要强调不是盲目地引导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而是应考虑城市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不同类型的城市流动定居,达到一种空间的和谐。从河北情况看,只有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4个设区市人口规模超过100万,其他7个设区市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据调查统计,我省农业转移人口中有57%的人进入了县城,20%左右的人进入小城镇,约20%的人进入了中心城市。应从这一实际出发,探索总结农业转移人口流向的规律性,科学规划不同类型城市人口流入规模,并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做强做大城市产业支撑,并辅以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跟进,优化农业转移人口流动的空间规模和布局。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