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什么?一粥一饭的奉养,一言一行的恭敬,每时每刻的陪伴,尽心尽力的付出……
讲孝德,一天容易,一辈子可能很难;行孝道,对一个人容易,对多位老人恐怕不易。
说到底,孝道的珍贵在于点滴的付出,恒久的坚持。而这一切,有一个人做到了。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史各庄镇口上村已年过八旬的“仁义孝子”王百根,用66年先后孝养了七位老人。时光为他的孝道做了完美的注解,岁月将他的故事谱成了一曲流传于燕赵大地的颂歌。
王百根老人在家训屏风前。资料图片
1.为7位老人养老送终 一辈子没留下遗憾
“七位亲人我都养老送终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年过八旬的农村老汉王百根,66年照顾七位老人无微不至,孝道需要真情的付出,需要心灵的投入,需要品格的支撑,需要时光的检验,这些他都做到了。
20世纪30年代初,王百根出生在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尚之家,他的高祖是民国时期被当地政府授予“济世活人”的名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
王百根擦拭长辈遗照。资料图片
由于他是他们那一个家族唯一的男丁,几个家庭就守着一根独苗,所以取名叫“百根”。那些年月 ,爷爷去世早,留下奶奶;二爷二奶奶、三爷三奶奶成家后也都无儿无女;在百根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撇下母亲;叔叔结婚一年后去当兵,一直下落不明,剩下婶子。照顾一家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年幼的百根身上。从此,他便与这七位老人相依为命,走上了长达66年的孝义之路。
2.决不放弃一个亲人 "追回"老婶孝敬当亲娘
王百根的日子从来没有富裕过,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总在尽心尽力照顾老人。三年困难时期,百根的叔叔依然没有音信。
一日,婶子的娘家看他照顾这么多老人,为了给他减轻负担便把婶子接回了娘家。百根下地干活回到家后,邻居跟他说:“你婶子被她娘家人接回家了,不会再回来了。”他一听,整个人都傻了,坐在地上就嚎啕大哭。父老乡亲看到百根这样难过,纷纷给他出主意,让他赶紧去接婶子。百根急忙跑到了婶子娘家,见到婶子,娘俩抱头痛哭。百根哭着对婶子说:“老婶,你是怪我没有照顾好你吗?为什么要离开咱家?”当即他就请求把婶子接回去,他跟婶子娘家人保证说:“你们放心吧,我把俺婶子当亲妈一样看待,有我一口吃的,就绝对不会饿着我婶子。”婶子娘家人看百根对婶子这么孝敬,也就放心的让他把婶子接回了家。
王百根在田间劳作。资料图片
3.忠厚家风写在大门口 五世同堂炕上三个老太太
来到王百根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匾上“忠厚传家远”五个字,院子的屏风上面刻有“勤俭持家、敬老爱幼、睦邻亲友、正心立德”四句话,这些字都是王百根写的,同时也是他的家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