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积极践行
人民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取得切实成效,关键在于推动全民积极践行。基于这一认识,湖北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目前,湖北省已有吴天祥小组、谭之平武汉城市圈志愿服务联盟、王争艳工作室、董明工作室、孙东林农民工基金会、杨小玲助残基金会等一批以全国道德模范、省市级道德模范命名的志愿服务、助残助困团队。仅吴天祥小组就有10万人参加,涉及市政、环卫、城建等多个部门。武汉市百步亭花园小区是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的标杆,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就设在这里。该社区有2万多名注册志愿者,为社区10多万名居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包括治安巡逻、环境卫生、小孩托管、法律援助、关爱空巢老人等。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各类志愿者组织迅速成长壮大,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志愿者服务队超过6000个。
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湖北省将63个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全省农村推广十堰市竹山县坚持20多年的“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量化为“勤劳致富星”“遵纪守法星”“道德风尚星”“生态环保星”等“十颗星”,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形成呼应。
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湖北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示范带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6月18日,咸宁市一位孕妇意外早产下6个月大、体重仅一斤半的男婴,维持生命至少需20万元医疗费用。因家庭无力承担,年轻的父母向社会求助。7月10日,大楚网发起拯救“一斤半早产儿”的爱心捐款行动,短短两天就有10500名网友捐款54万余元。
湖北省一位知名社科专家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静静的乐谱转化为跃动的旋律,离不开精熟乐谱的乐手,离不开乐手醉心于其中的真切演奏。这个乐手就是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乐手的真情演奏就是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这番话体现了湖北人民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一个重要共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