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法治之路

破冰——法治之路

摘要:1980年的冬天,中央电视台向世界进行了一场重要的直播,公开审判林彪 江青案。在屏幕上人们看到了法官 、公诉人 、被告、 辩护人,这样的场面已经多年没有出现了。这次公审实际上是一个宣告:那就是随意抓人 批斗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同时它也宣告:正义必须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实现。

1980年的冬天,中央电视台向世界进行了一场重要的直播,公开审判林彪 江青案。在屏幕上人们看到了法官 、公诉人 、被告、 辩护人,这样的场面已经多年没有出现了。这次公审实际上是一个宣告:那就是随意抓人 批斗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同时它也宣告:正义必须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实现。 这里是北京的正义路1号,当年那场历时77天的审判就是在这里进行的。说到正义有一句名言: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只会迟到。这场审判通过法律程序伸张了人们渴望已久的正义,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当年正义之所以迟到就是由于十年浩劫当中法律的缺席 1978年12月28日,许多人赶到北京首都机场,迎接一位刚刚结束入狱9年,流放3年生活的老人原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

顾昂然:不是组织去的,但是到机场以后,好多人。原来的老同志都去看望彭真同志 这天返京的彭真,曾经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文革开始时,他是第一个被揪斗的老干部,并遭受了长达12年的非常待遇 。

原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 顾昂然:实际上那时候,中央已经决定让他出来,搞民主法制建设。彭真就跟我讲他被关押这些年,他一直考虑这个问题 。

就在彭真回京的10天前,扭转中国时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中央决心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被中央定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那个年代,人们还很难从电视上看到会议的图像,发表在报纸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就成为人们争相传阅的新闻。其中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一段更是给与经历动荡的人们莫大的鼓舞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 李步云:所有的我周围的人都感到很兴奋的,觉得真的,可能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到来 李步云的兴奋同样与个人际遇有关,因为在十年文革当中,法律被称为资产阶级的产物。他1966年从北大法律系,分配到社科院法学所之后,就和同事一同到河南改造,直到文革前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法律人重新开始了研究工作,也让全国人民树立了秩序恢复的信心。1979年3月,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成立,彭真被任命为主任,主持立法工作。三个月时间内,全国人大颁布了7部法律,成为世界立法史上的奇迹 。

顾昂然:三个月搞七部法律,那个时候搞什么,小平同志讲,现在法律很少,他说现在首先要制订《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它一些基本的法律 七部法律涵盖了保障公民权利、健全人大建设、恢复司法机关建设以及为改革开放提供法律保障等领域,与此同时,公安 、法院 、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也相继恢复行使职能,中国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重新回到正途 1978年以后,一个个法律制度相继诞生,到现在我国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法律法规有十万多件加上地方法规,一共是二十四万多件。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说过:正义必须呈现出生动形象的外表,否则人们就看不见它,梅特兰所说的生动形象的外表,其实指的就是具体成文的法律制度。不过问题是有了完备的法律条文,是否就足以能够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呢?围绕这个问题,在中国有过一场争论,在书架上法律法规逐年增加的同时,这场争论也绵延了整整二十年。

1979年的国庆,中央下令一切从简,不搞大庆。中断联系已久的法学界为纪念建国三十周年聚到了一起,召开了一次解放思想、突破理论禁区的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未来中国是实行法治还是人治,作为一个议题提了出来,学界出现分歧。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讨论延续长久,直到二十年后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 李步云:说治国的主体是谁,是法律还是人?法律怎么能治啊,不是人在那治吗?人民大学一个老教授就是这么说的,第一个发言的是谁呢,叫陶希晋,这个人曾经当过董必武的秘书,在法学界是很有声望的一个人,态度很鲜明:就是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那么下一个发言的人里面,还有我的一位老师,是北大的,本来安排在里边讲,他的观点就是人治法治都要,一听陶希晋讲那个话,我怎么动员他他也不干了,他说我不发言了 这是当年依据讨论出版的一本文集,主张人治 、主张法治以及主张人治法治相结合的三类文章排列得泾渭分明。今天,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治国 、执政理念,但在三十年前,人们并没有就法治达成共识 。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