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昂然:八届(人大)的时候,重点的加强经济立法,到九届(人大)就是十五大 ,提出一个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十年间,我国制定的法律涵盖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刑法 、社会法 和诉讼法七大门类,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1979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法》,到之后的《公司法》《破产法》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立法,使得法律成为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使得公民的权利不断得以保障。在这其中,有一部法律的出台,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意义非比寻常。
正义路这个地方在明朝的时候叫做御河桥,这是因为皇城的护城河正好流经这个地方。在正义路叫做御河桥的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皇权的统治之下,老百姓要打官司,盼的就是能有一位像包青天那样,明辩曲直 铁面无私的人为自己主持公道。不过包青天之所以在小说戏曲当中,被反复地演绎,其实就是因为,并非每个案子都能碰到包青天。从刀治到水治,一字之差,我们的修改花了20年,但对于一个上千年来,将实现公平正义寄望于包青天的国度,这个修改可以说是一字千钧。 温州日报记者 沈绍真
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当中有许多事情,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的,法治建设这方面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在温州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是在中国法制史上产生影响的这样一个事件 。
这起无可争议当选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事件的,是1988年发生在温州的一起渔民状告县政府的案件,它曾被媒体称为改革开放后"民告官"第一案。案件的原告包郑照老人已经在4年前去世,当年负责打官司的二儿子包松村,如今也已经年过半百。
包松村:一个农民家庭能拿起法律武器和政府打官司,尤其是把县政府的领导能打上被告席上,这一点意义真的是蛮大的。
这场官司已经成为包家人一生难忘的经历。故事发生在1985年,当时, 包家经镇城建办批准,在苍南县捧艚镇东面的海滩上,建立了三间三层楼房,并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但县政府根据相关法规认为,包家的房屋盖在了海堤范围内对抗洪防汛造成了干扰,要求包家自行拆除,包家没有理会。当年7月,县政府对包家的房屋实行了强行拆除。
花了10几万盖的房子被拆掉了,包家人无法接受,决定上告。包郑照让高中文化的包松村赶往杭州聘请律师,然而, 1985年的中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调节民事主体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法律,法院不受理他家的官司 。
包松村:院长还说了一句比较实在的话,我县法院怎么受理,你这个(告)县政府的案子呢,要么你到上面去。 包松村为了立案,就奔波了一年多,依然没有眉目,他没有想到,当时 全国像他一样处境的人还有很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应松年:那时候告的比较多的呢,是公安 、治安管理,当时我们在起草《行政诉讼法》的时候估计,说每年起码有300万起的治安案件,那么假定说100起里边有1个人不满意,那加起来就3万起。 经过几年的开放搞活,到80年代中期,全国的经济形势渐渐好转,公民个体越来越多地与行政部门发生关系,"民"与"官"之间的纠纷日渐增多,但在当时,除了单行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个别类型案件外,公民想跟行政机关讨个说法大多是于法无据的状态。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之后,全国人大开始着手《行政诉讼法》的准备工作。
顾昂然:当时群众反映,我给彭真汇报的,就是说,官告民一告一个准儿,民告官没门儿,彭听以后,说这个问题要解决。 1987年,全国人大成立了《行政诉讼法》起草小组,应松年加入其中。但是立法的筹备并不能迅速解决,包家人立案的难题,包松村请的律师楼献,当时在杭州《民主生活报》任法律顾问,他开始通过媒体为包家呼吁,并不断向有关领导反映。1988年 案件受到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关注,他指定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当年的民告官第一案,最终还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进入了司法程序。
律师 楼献:我们立案以后,他们认为包家是"刁民",有许多媒体给包家的名字就是清障"钉子户" 、无理却告状。现在这个案子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变成温州市改革开放的十大案例之首的,其实就是在当年,当时"破冰"是非常难的包括农民他出来告状的时候,也是偷偷地跑出来的。 而在同时的北京,《行政诉讼法》起草小组,面对的来自行政部门的压力也非比寻常。
应松年:这么大一支行政队伍,有这么多人的意见,你是不能不研究考虑的,我听说过有一个省,曾经联名给中央写过信,说你要实施这样的东西,我们有可能当被告,我不干了,结果总理表了一个明确的态,《行政诉讼法》是必要的那意思就是说你要辞职、你辞吧,所以这事情后来就拉倒了。 行政诉讼挑战的,是中国几千年民不能告官的思维,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包家的官司迎来了开庭的日子,舥漕小镇变得热闹起来,但此时,作为被告的县政府陷入焦灼之中 。
原苍南县县长 黄德余:我该不该出庭这个事,当时就是我们四套班子,专门开会研究,百分之七八十的领导说:你不能出去,一个,这个舆论已经是造得沸沸扬扬,非常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