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飞

绒花飞

导演手记

摘要:蔡大哥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他的很多经历不仅仅体现在他想如何将“绒鸟”传承下去,更多的是他要将这项技艺创新并发扬开来。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和佩服,也使得他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尝尽了酸甜苦辣。

身为80后的我,只是在小时候的回忆里还能依稀想起“绒鸟”的模样。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者:蔡志伟。

如果说,采访时需要挖掘人物故事才是关键的话,那我真可谓是一帆风顺。蔡大哥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他的很多经历不仅仅体现在他想如何将“绒鸟”传承下去,更多的是他要将这项技艺创新并发扬开来。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和佩服,也使得他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尝尽了酸甜苦辣。

也许是潜意识中受到“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的太多影响,在拍摄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突出蔡大哥制作“绒鸟”的每一道工序。希望通过每一个画面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品,在其中却包含着制作者多少的心思和汗水。于此同时,他正要出发参加“文化援藏”活动,准备制作一批工艺品带到西藏去交流展示。而原以为很好拍摄的我,也被蔡大哥提醒到,需要预先做好很多准备,才能正式开始制作“成品”。

随后的日子,我便跟随着蔡大哥,一起“筹备”在他这次“援藏”活动中的“绒鸟”作品。从前期构思到成品完工的这段时间里,他在每个环节中对自己所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那种执着和专注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不单想是把这些“绒鸟”做成传统的手工艺,更深的是想把它们创新成为艺术品。

我一直以为,作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人,会特别着急能找到一个靠谱的继承者。而蔡大哥却不是这样,他希望不仅能够通过自己把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创新成更加美观的艺术品,让更多的人们从淡忘的记忆中重新认知这些作品的美好。而更加注重的是找到一定要能有一个做到把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传承者。这样他才能够放心的把“绒鸟”交付给后人,让这项技艺发扬下去。

在拍摄结束时,蔡大哥带着他的“绒鸟”作品和这份执着的理念,飞赴了西藏。而我也再次暗暗对他肃然起敬,致匠心。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