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环保法,我们准备好了吗?(4)

面对新环保法,我们准备好了吗?(4)

  对环境监察机构执法环境有哪些期待?

  ■监察机构人员编制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环境报:新法规定,环境监察机构有权对排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新法赋予环境监察机构执法权,这也是新法在体制上的最大突破。面对这一突破,基层环保部门有什么哪些期待?我们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很多基层执行部门面临人员编制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环保事业和工作领域扩大数倍,但人员编制还是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对此,大家是否有切身体会?

胡正武:这条规定给基层环保部门很大鼓舞。一直以来,环境监察队伍都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力量不够,二是执法主体不明确,三是后勤装备不足。环保部门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走过了30年,如果认为环保工作不尽如人意,也与执法队伍存在的困难关系密切。

新法明确了环境监察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但委托的形式并未明确,未来要进一步明确环境监察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同时,监察部门执法的保障措施也要跟上。以着装为例,现在浙江一些地方的环境监察人员已经统一着装,但经费不能纳入财政预算。新法实施后,环境监察人员要统一着装,并将这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当前基层尤其是乡镇中队,五六人管几千家企业,管理难度极大。因此,必须加大人员和车辆等装备的配备。面对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大量的基层执法人员在一线执法,打击违法犯罪。如不增加监察人员,就无法适应形势,无法满足人民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

罗屹:以沈阳市经开分局管辖的区域为例,本区共有448平方公里,2000多家企业,环境监察人员19名。即使忽略排污较少的企业,需要管理的企业仍有五六百家。由于监察能力、人员、技术手段有限,不可能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新法实施后,问责力度加大,环境监察人员思想负担很重。

目前,沈阳市环保局为了做好环境监管,满足新形势下的环保要求,使环境监察人员放下思想包袱,尽职尽责完成区域环境监管工作,已出台环境监察年度工作计划,其中包括监察工作主要内容、监管对象分级管理等。

关于人员编制少、环境监管任务重的问题,我们通过部门间的联合执法,深深感到环境监管向下延伸不足。比如,工商局有工商所,安监局有乡镇街道安监所,公安有派出所等。

总之,如果要以现有的人力资源,满足新形势下的环保要求,就应该参照相关职能部门的做法,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环境监管向下延伸的最有效途径。

杨清林:关于这一问题,我代表基层提几点建议。

一是从国家层面把环境监察机构纳入执法单位。我国公布的第一批执法部门中没有环保监察部门。这就会给环保部门在执法用车方面造成很多困难。例如,在一些地方执法用车已被纪委收回拍卖。新法首次明确了环境监察部门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察任务将更加繁重。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将环境监察机构纳入执法单位,执法服装统一、车辆颜色标识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标准统一,这才能为环境执法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增加环境监察机构人员。目前的监察机构人员无法适应当前的执法需要。例如,河南部分县环境监察大队的编制普遍为3~5人,无法满足监管需要。建议将人员费用纳入财政,参照公务员管理,为监察人员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探索形成环境监察人员尽职免责规定。虽然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要和谐发展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但现在仍有一些政府过分重视GDP,出台一些阻碍环境保护的土政策,如宁静日等,阻碍环境监察机构正常执法。这就成为对环保部门追责的潜在风险,一旦出现问题,环境监察人员会成为替罪羊。

四是在乡镇一级设立环保所或者环境监察机构。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生活垃圾等问题突出,很多低端产业向农村转移,由于没有农村环境监察机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重。

刘学振:针对这个问题,我想提两点意见:

一是要明确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的公务员身份问题;二是从国家层面以文件形式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解决环保部门基层执法人员不足问题。目前,桂林市级环境执法部门共有编制28个,已经全部到位。但县环保局的执法人员编制太少,全市12个县,5个城区,大多数县环保局执法人员只有两三个编制。有1个县环保局甚至连1个执法编制都没有,5个城区没有成立监察大队,无执法能力。这给环境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关于编制问题,国家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有明确规定,西部地区县级部门要达到20人,但地方政府普遍落实不到位。发生了大型污染事件后,地方政府紧急给环保部门增加编制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必须督促地方政府尽快落实解决标准化建设问题。

贾见勇:新法出台是好事,提供了一个契机。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做好环保工作,我想提几点期盼。

一是环保观更为客观,减轻社会对环保的误解。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这是个共识。但这其中也有不实之处。古人钻木取火才有了文明,取火的过程是以环境为代价。蔡伦发明造纸,使文化大融合大发展,但这也离不开环境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快速向前发展,不可避免会付出环境代价。这就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度。要慢慢渗透这种理念,为环保工作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环保部门开展工作。

二是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多工作虽然涉及环保,但要敢于说不。比如秸秆禁烧,从头到尾都是农业部门在抓,唯有秸秆是环保部门的事。虽然看起来加大了环保部门的职权,但如果做不好,就是环保部门的责任。环保也应当实行属地管理,谁的工作谁管好,谁的孩子谁抱走,一直到没有污染为止。

三是要有差异。当前的有些环境标准过高,很难达到。基层环保部门常年奋战在一线治气、治水,但仍不达标,就会产生挫败感。保定市有条河,几十年前断流,主要用于收集沿线的污水,长期达标排放,超标流淌。要想断面达标,必须投入大量经费,向河中注入清水。如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永远落实不了,只能消弭基层的战斗力和信心,给基层环保部门找了一个问责的把柄。

四是队伍建设。最根本的一点是理清身份。例如,目前很多县级环保部门的工作经费几乎全部源于执法。试问,如果在与污染的斗争中,环保战士在为一碗饭与敌人眉来眼去,能打胜仗吗?环保部门是执法部门,能不能按照公务员标准管理?现在很多地方反复找领导,解决两三个编制,已经算是地方对环保工作极为重视了。因此,明确身份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