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焦裕禄精神为红线,挖掘河南精神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以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对焦裕禄精神进行高度概括,赋予了其更深刻更广博的时代内涵。集团媒体以此为契机,认真组织策划了焦裕禄精神和优秀共产党员群体主题宣传,推出了“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系列评论,“以焦裕禄为镜”系列理论文章,推出长篇通讯《焦裕禄精神光耀中原》、《习仲勋“长葛调查”》,率先重发习总书记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倡树了一大批“好干部”、“好党员”形象,受到了中宣部新闻阅评专期表扬,在全省乃至全国引发了强烈反响。
以“河南好人”为品牌,树立河南形象的时代风骨。我们持续做好凡人善举的宣传报道,努力发出河南好声音,传递河南正能量,将“河南好人”形象推向全国、全社会。推出“我为正能量代言·走近河南好人”系列报道以及“大写河南人”、“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等专栏,先后发掘、报道、树立了“报亭哥”李中义、“板车哥”邹令冬、“托举三兄弟”等近百位“河南好人”,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将勤劳善良、急公好义、侠肝义胆的河南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柔性传播为准则,推动文明河南建设深入人心。在核心价值的宣传报道中,我们始终强调要突出柔性传播理念,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遵循。一方面,顺应诉求来引导,贴近群众讲故事,推出的“112米爱心账单”等报道,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热烈反响;另一方面,综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论坛访谈、公益广告、网络互动等多种手段,对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进行多视角关注、多终端呈现。通过全媒体宣传,努力使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行为准则。
用歌谣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濮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郭岩松)
濮阳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成朗朗上口的歌曲、童谣广泛传唱,以优美的旋律、全新的设计、磅礴的气势,提振了精气神,激发了正能量,在全市快速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在全社会广泛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组织专业词、曲作者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刻录成1000多份光盘,发放到各县区、各单位以及大中小学,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学生中广为传唱。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合唱比赛,在社区开展广场歌舞教唱活动,组织10余支文艺小分队开展普及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遍了大街小巷。积极打造“天天乐”龙都百姓大舞台文化品牌,每场演出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开场或结束。组织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舞大赛,历时近5个月,市县乡三级联动,200多支代表队、3000余人参赛。
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积极组织各中小学校学生利用课前一分钟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同时开展“亲子共唱”活动,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传唱,并纳入“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在全市形成百万未成年人共同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期间,开展“童心向党”“亲子共唱”“师生共唱”等多种形式的歌咏比赛。中国文明网在首页以“濮阳百万未成年人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谣”为题予以报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刊发了我市的具体做法。
积极营造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在市内各主流媒体连续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歌曲,濮阳广播电视台、濮阳网络电视台、濮阳网、濮阳广播网以及全市的广场音乐、电子大屏,高密度循环播放,营造了浓厚的传唱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炫铃、彩信等新媒体的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无盲区、受众全覆盖。
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
(中共济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军星)
济源市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济源人”为主线,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民主法制观念、卫生健康意识为主要内容,把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之一,持续实施推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打造推广文明歌曲,营造气氛。为烘托浓厚气氛,制作彩铃《文明在哪里》用于各个单位及广大市民的手机、固定电话。此外,为喜爱广场舞群众打造《文明济源健身操》,印制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彩页近百万份。每月一期举办的“月末讲堂”,目前已累积举办近70场,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启迪。同时,在我市现建成176个道德讲堂和26个农
村文化礼堂中,定期开展活动,弘扬主流价值和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每年5月份的“全民读书月”,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并先后编印《公民思想道德知识》、《市民文明手册》等系列读本供市民学习。
整治不文明行为,强化实践。针对一些不文明行为,主要媒体在开设固定专题专栏进行曝光监督。对评出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志愿者上街劝导,窗口单位示范,职能部门管理。我市的志愿者服务热情持续高涨,形成了爱心妈妈、特色雷锋团、庙街小学小导游、在线义工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向文明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和家长每天“日行一善”。
讲述身边的凡人善举,示范带动。坚持定期推选“济源好人”“时代楷模”“愚公家乡好少年”等评选表彰活动。目前,我市累计100多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发动所有市民开展“寻找身边好人”活动,在各单位建立善行义举榜,并将这些凡人善举及时刊登媒体上,不少市民在感动之余,也纷纷向身边的榜样学习。选出20个公共场合,开展文明示范点创评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公共场所的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
多策并举倡导文明旅游
(省旅游局副局长李亚白)
文明旅游彰显的是公民的素质,带来的是游客共享的美好环境。要提升我省旅游的吸引力,既要注重景区硬件的建设,也要有一个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为此,省旅游局围绕文明河南建设这一主题,以强化文明出游意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从业人员文明素质,提高旅游整体服务质量为目标,推动全行业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出游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为提升游客文明出游意识,省旅游局印制并发放数十万份文明旅游宣传材料到全省各旅游企业,号召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利用各种渠道面向行业和公众广泛宣传“文明旅游是最美的风景”等文明出游理念。要求出境游旅行社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服务合同之中,将文明旅游作为行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印制并在旅游行程开始前发放文明旅游手册,强化导游领队在出境旅游过程中对游客文明行为的提示和提醒责任。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展示我省文明旅游典型经验、典型人物,通过介绍云台山、黄河游览区等景区在文明旅游方面的做法,引导全省各景区率先提升文明的服务意识,营造文明的旅游环境。
全省旅游系统依据《旅游法》,重点对“非法经营旅行社和导游业务”、“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挂靠承包”及“非法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加大对黑导、黑社、黑车、黑店的打击力度,全面治理导游变向加价、变更线路、强制购物等不良旅游行为。上半年对在郑出境游组团社及服务网点进行了检查,共检查28家在郑出境组团社及所属131个服务网点,查出存在违规行为的服务网点68个,撤销不符合规定的服务网点26个,停业整顿5个。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举办全省导游大赛、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开展“黄金周寻找最美导游”有奖征文和“争当文明旅游使者”等活动。
文明旅游,需要旅游系统从业人员与游客共同努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省旅游局正在组织相关人员在省内主要旅游景区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向游客提供问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劝阻不文明行为,通过不断努力,必将为游客打造更加美好的旅游环境。
创建“孝心示范村”培育核心价值观
(中共巩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雪萍)
近年来,巩义市以“孝”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孝心示范村”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明显效果。
一、开展孝德教育。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开展孝德教育,让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深入人心。聘请全国知名专家、道德模范举办公益讲坛60余场,组织文化志愿者到试点村传授孝德歌曲,让群众耳濡目染接受教育。各试点村设立孝德文化墙,办黑板报、村民小报,强化孝德宣传。退休干部刘其来,编印《河洛孝道礼仪》免费发放,联合金菊艺术团利用农村红白事宣传孝道礼仪;河洛大鼓传承人尚继业创作了《妯娌俩孝母》等脍炙人口曲艺节目,深入镇村演出320场;西村镇王三乐举办孝道讲堂284期,教育效果良好。
二、选树孝顺儿女。从2012年起连续举办三届孝老爱亲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今年将评选表彰“十大孝心示范村”。各镇村广泛开展“孝子孝媳”、“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比孝敬贤、见贤思齐。全市涌现出30年坚持照顾三个憨傻小叔子的张粉仙,18年悉心照顾“植物人”父亲的崔树军等一批道德楷模,多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