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2)

不断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2)

新时期如何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法学教育在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法学教育必须实现两个关键的转变:一方面要实现由粗放发展向追求质量提升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实现由法学专业教育向法律职业教育的转变。实现上述两个转变的重要抓手就是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优化法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法学师资队伍是实现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优化法学师资队伍,首先要坚定师资队伍的理想信念,让所有的法学专业的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其次要优化法学师资队伍的结构,要根据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需求,从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出发,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学术团队,推动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法学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三是要鼓励支持政法部门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高校任教,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到政法部门挂职,实现高校与实务部门的人员的双向交流机制,提升法学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水平。

二是优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要与法治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充分对接,在法律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与统一规格基础上,实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化。要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三个类型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以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需求为导向,夯实基础、强化重点、突出特色。其中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重点突出与实务部门在联合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常态化、规范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三是优化法学课程体系。要逐步建立起与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完整的知识结构、适度的学分要求、丰富的选择空间”法学课程体系。首先,法学课程体系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相衔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次,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压缩必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形成精炼的核心必修课程体系,保证法学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第三,形成丰富的选修课程模块(课程组)供学生选择性修读,为法治人才的成长成才创造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空间,重点开发建设一批实务技能选修课程模块(课程组)供学生修读。

四是加强法学教材建设工作。在法治人才培养中应当切实加强法学教材建设工作。首先是组织编写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为法治人才培养提供能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优质教材,其次是各高校应当全面采用优质教材。在此基础上,鼓励各高校根据人才培养实际,编写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多样化教材。

五是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法治人才具备基本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较强的法治实施能力,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成为法治人才培养的关键。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提高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要求。其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再次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重点是将实务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入到高校中,通过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打破学校与社会、企业、政府部门的体制壁垒,加强校企、校府、校地、校所合作,引入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实务部门力量参与法治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法治人才培养中同步实践教学。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