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基层干部应做到“五要五忌”

河南:基层干部应做到“五要五忌”

摘要: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民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新时期下的领导干部要敢作敢为,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干好。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一名基层组织工作者,通过对党员干部的交流了解,我认为在新时期要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干部作风、争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应做到“五要五忌”。

要真下基层,忌浮在表面。个别领导干部下基层存在轮子转一转、现场看一看、干部见一见的现象,表面上看是下去了,但实际上只是浮在表面;还有一些干部觉得下基层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都是小事,因而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不屑一顾,有反感情绪。下基层不是一句空话,身处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更是要真下基层,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生产一线、深入到街道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要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力求全面掌握来自一线的第一手资料,真诚关心他们的疾苦,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成为基层群众信赖的“知心人”。

要工作用心,忌敷衍了事。新时期下的基层领导干部,要想把工作干好,首先就要彻底消除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要求不高、得过且过、一知半解的懈怠思想,不能只想着过太平日子、舒坦日子,而要以一股“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和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踏踏实实扑下身子,扎根在工作一线。基层的领导干部离群众百姓只有一步之遥,他们的所作所为随时都能通过群众这面镜子反映出来,所以更是要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本着用心负责、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真正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干工作上,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要落实有力,忌推诿拖拉。工作能否得以有效落实,首先取决于态度。始终保持昂扬、热忱、肯干的态度,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思想境界上去了,事情自然推进的快。落实有力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是执行力。现如今,有些领导干部在面对棘手任务时,总是先想到如何摆脱、如何推诿,出现畏难情绪,不敢啃“硬骨头”。其实,与其找理由推脱避让,还不如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抓紧有限的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落实有力的第三个关键环节是提高工作效率。有时候工作推进力度慢,跟办事拖拉、效率不高有关系,遇到问题没有换位思考,没有转变方式方法。

要头脑清醒,忌混沌不清。保持清醒头脑,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层领导干部脑子里更要时刻装着一本“明白账”,这本账不能混沌不清、不能糊涂应付,这本账里装的是人民群众和党的事业,装的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民情。要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政治清醒,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思想,时刻用党性原则约束自己。要学会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养成理性思维习惯,保持思想清醒,遇事冷静从容,真正做到不在成就面前忘乎所以、困境面前妄自菲薄、是非面前丧失判断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基层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酒绿灯红”和腐朽思想等享乐主义影响加大,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抵御住外界的诱惑,没有保持头脑清醒,混沌不清浑浑噩噩,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只有头脑清醒了,才能在克难攻坚处理棘手问题时保持基本的判断力和稳定性,才能经受抵御住各种诱惑的侵蚀,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要担当有责,忌消极退缩。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民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新时期下的领导干部要敢作敢为,对于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干好。要在矛盾面前敢于碰硬,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敢于“得罪人”。领导干部要善于担当,在面对复杂事物时,要充分发挥科学决策能力,运用科学工作方法,看准问题、找准对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更是要带头深入到群众中,上好基层这堂课,利用对基层最直观的体验,了解最真实的情况。领导干部要乐于担当,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要具有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要牢记自己的重任和使命,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激情,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⑥7(作者系中共郑州市上街区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