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创新深度谱写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加以保障的。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只有从制度层面加以分析,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以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走出生态环境问题上边治理边污染、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来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决心以制度创新谱写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篇章的远见卓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症结就在于法律法规偏软、惩处不力。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切实加强立法、执法等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法治氛围。
科学而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深刻论述,有助于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纠正不科学的政绩观和考评观,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实事求是地评价政绩。如果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方面下了功夫,在治理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即使生产总值下降一些,名次排位靠后一些,也是科学的政绩,也要受到肯定和尊重。相反,对单纯为了生产总值增长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恶化,导致民怨沸腾,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但不能算政绩,而且要追究责任,甚至终身追究责任。
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只有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才能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避免自然生态环境因产权不明晰而上演“公有地悲剧”。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还涉及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环境民事责任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众多方面,只有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指示精神,才能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