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怎样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包括我们自己的和别人的传统文化的问题。他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为了完成好这一重大课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提高认识水平。这里重要的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本国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和导向,尊重历史,立足现实,走向未来。

一、科学地对待文化传统,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把握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明确文化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文化”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活动,本质上是人类将外部世界加以“人化”的全部经验和成果的凝结。而文化的主要功能,则在于将这些凝结下来的经验和成果,运用于哺育、造就、提升人和社会的品格,即“以文化人”。简言之,只因有了人、为了人,才有了文化。所以,文化的主体始终是人。但“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无论是从历史时序的纵向上看,还是从社会结构的横向上看,“人”都呈现出极其多样和多元的现实形态,如具体的民族、区域、行业、阶级、阶层等。人的现实性不仅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面貌,而且决定了每一文化体系的根本特性,必然是其现实的、具体的主体性。

任何文化都与一定的人群相联系,依托于具体的主体存在,昭示具体主体生存发展的权利与责任,这就是文化的“主体性”的主要含义。民族文化是一定民族生存发展整个历史的凝结与显现,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而民族文化中最根本的东西,它的灵魂、它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标志,则是这个民族自主地生存发展的权利与责任。立足于民族自主地生存发展的权利与责任,我们就必须看到:“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对自己文化权利与责任的担当,那么不仅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将消失,而且意味着这个民族主体历史的终结。因此,科学地对待任何一种文化,首先就是要承认并尊重文化主体的历史地位,特别是这一文化主体的具体权利与责任。

从文化的一般本质、功能和特性可以看出,怎样对待一种文化及其传统,并不像自然科学观察外部自然事物那样,尽力做到“如实描述对象”就可以了,其间可以适当地保持一种纯粹“中立”的超然态度。而对文化的描述和判断,总是必然地会显示一定的主体相关性,任何人对待任何一种文化,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带有他自己所处的那种文化的印记,有意无意地表达出某个特定主体的立场和取向。正因为如此,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们之间,可能对彼此的文化差异抱有新鲜感、陌生感甚至隔膜感,也可以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欣赏和借鉴,但却始终不能简单地彼此挪用或强加,不能互相包办代替。历史上不乏一些狂热信徒想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用于“统一世界”的举动,结果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到头来也是一场徒劳。这正好说明,归根到底,只有主体自身才应该、也能够担当起自己文化改造的权利与责任。借鉴这样的历史经验,我们一方面必须在世界上坚决抵制各种文化侵略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话语垄断主义等侵犯多元主体权利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必须唤醒自己的文化自觉,解决好自己的主体定位,建立起勇于担当的文化意识。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