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对待传统文化(3)

怎样科学对待传统文化(3)

三、科学地对待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当前要以重振中华民族精神为根本,着重处理好“古今”、“中外”等方面的关系,把握好文化建设的主体尺度,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将其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构筑起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家园。

在“古今”问题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的本意,正是指“从过去保持到现在”的东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之间,并不是彼此排斥的。对于历史上有过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而要今古互鉴、古为今用。

只有以古鉴今,我们才能知道今天的由来,珍惜进步的成果;只有以今鉴古,我们才能从实践中鉴别出传统里的精华和糟粕,懂得如何古为今用。对待本民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思想、学说、人物、事件以及全部物质精神遗产,我们不仅有珍惜和继承的义务,更有更新发展它们的权利和责任。我们既不能以看客的心态一味挑剔,求全责备,甚至将某些前人伟人妖魔化;也不能以保守的心态简单地回护,无限拔高,有意将某些前人伟人奉为神圣。关键是要站在当代中华民族主体的立场上,把前人的成就当作自己的基础,把前人的失误当作自己的教训。要珍惜我国历史进程的每一步足迹,珍惜每一位前人所做的贡献,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如何处理“中外”问题,更能够检验我们的主体意识的水平和境界。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向是中华文化的优势特色。在面对全球化挑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做到“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积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真正的学习借鉴,从来都不是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任何文明都不是单凭模仿追随就能够发展起来的。真正的学习借鉴,只能是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择善而从。所谓“择善而从”,并不是一见到别人家有好的东西,就复制一份;也不是只见人家的文明“果实”之美,却不见人家培植“果树”的条件、经历和代价。真正的学习借鉴在于,要善于进行主体间的比较,弄清各自面对的问题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把别人的好经验转化成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启示,最终按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古人早就知道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我们在学习借鉴的时候,一定要有鲜明的自主、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要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真功夫,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培育起自己土地上的美丽家园。

(作者: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