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西藏: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摘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这不仅体现出中央把对民族团结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做好西藏工作也更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区当前乃至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

我国56个民族同心同德,紧密团结,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这些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大成果。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始终处于保卫边疆、繁荣边疆的第一线,肩负着祖国赋予的历史重任。因此,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民族团结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有党的正确领导和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民族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要看到,还有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同内地、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打牢坚实基础;只有各民族和民族地区步入小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民族团结是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客观事实,体现在民族文化多元并存,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又是一体的。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互动、交流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一体化,即中华民族。这个民族的一体化包括在中国领土框架中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语言文字、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的深度交融中。二是基于民族的一体化,中华民族文化不是56个民族文化加在一起的总称,而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民族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步交融、整合而形成的有机的文化整体,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模式,随之衍生出的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果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盛行,民族之间相互不团结,那么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一体性将不复存在。因此,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系民族和文化的多元一体,才能使各民族树立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