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甘肃省就业形势分析 (3)

甘肃: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甘肃省就业形势分析 (3)

摘要:就业是民生根本,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结合省情和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探索如何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区” 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上着手,抓牢国家和省上宏观政策调整机遇,大力支持和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物流交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实行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与劳动就业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结合产业发展大力挖掘配套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领域。

四、政策建议

(一)从产业结构转型中夯实稳定就业的基础。

一是结合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传统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和带动作用。围绕石化、有色、冶金、机电、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精确分析和预测不同层次人力资源需求,深度挖掘就业岗位,使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和使用接轨。同时,延长产业链,开发下游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从而实现行业纵向一体化发展和上下游人力资源的共享和流通。二是在产业结构上,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研发、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询等智力密集型领域企业的引导、支持力度,增强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和集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积极推动与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经营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扩大就业空间,培育新型消费产业。三是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形势变化等相关课题研究,密切关注吸纳就业重点产业和行业的经济走势,及时发现和应对就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二) 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拓展就业空间。

一是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生存环境。放宽中小企业市场准入范围,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更加灵活的出资方式和经营方式,简化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减免中小企业行政收费。二是增强中小企业生存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和财政专项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和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放范围。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服务,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对初创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指导,防止出现创立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成活率。三是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和安置就业。

(三)从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上探索就业机遇。

结合省情和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探索如何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区” 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上着手,抓牢国家和省上宏观政策调整机遇,大力支持和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物流交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实行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与劳动就业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结合产业发展大力挖掘配套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领域。

(四)从狠抓政策落实上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是认真落实我省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集结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疏通就业渠道,拓展大学生就业的领域和行业。二是创新就业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大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力度,引导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有效促进毕业生实用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及家长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三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加大对人才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用人单位资质审查,确保用工信息的真实有效,避免出现招聘歧视。

(五)从强化技能培训教育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二是加强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分层次开展劳务培训,依托基层劳务工作站、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转基本知识培训。依靠市、县(区)两级就业培训机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重点骨干企业,按照市场或用工单位需求,加大分行业、分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和频次,不断扩大职业技术培训覆盖面。对经过培训、鉴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的转移输送人员,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建立专业型、技术型劳务输出队伍。

(六)从完善就业平台建设上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建立健全各级就业经办服务平台和培训平台,改善就业服务设施条件。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提升基层平台的就业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全省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科学确定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规范、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四是推进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多方式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就业服务计划,提供高效的“个性化”连续服务,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作者单位: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