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依托。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和生态两个规律,首先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克服“人是自然的主人”的错误理念,充分认识“人类只是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严守先人古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其次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克服“重增长、轻发展”、“高消耗、高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偏激理念,不能与子孙争饭吃,全社会都应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我要快发展,我拿什么比明天”。再者,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是科学技术赋予了工业文明“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必须把生态学原理植入现代科学技术,规避科学技术的负效应。最后,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在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上做到合理适度,切忌盲目攀比、奢侈无度。也不要只指责别人破坏环境,可以说在环境变坏这个问题上人人都是罪犯。每个人都在为破坏环境推波助澜,只不过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因此,环境问题是一个人人有责的公共问题。每个人都应打造一种品质,前面99个人都闯红灯,我是第100个过路的,我决不随大流去闯这个红灯。我们面临种种危险,但我们看不见带来危险的敌人,其实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环境的恶化是自己破坏的。
总之,保住碧水蓝天好环境,就要把扭曲的社会生态扭转过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成至高无上的原则,真正落实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作者为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