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教育与户籍改革提升发展潜力(3)

靠教育与户籍改革提升发展潜力(3)

还有一个现象是:工资上涨是件好事,能够改善收入分配,但是过快的上涨也意味着有过多的企业会垮掉。

既让农民工愿意出来就业,又不会过重的加大企业负担的替代办法也有,就是改革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改革首推户籍制度改革,它的改革红利立竿见影。

从供给方因素提高潜在增长率的角度看,户籍制度改革能够稳定农民工的劳动力供给,这样就可以提高劳动参与率,从而让劳动力供给增加。同时,进一步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农业,还会因资源重新配置提高效率。从需求方面看,让农民工充分就业会改善收入分配。他们有了户口、有了充分的社会保障就不要每年回家了,没有后顾之忧以后会像城市居民一样消费,因此会让需求结构更加平衡,宏观经济更加稳定。

蔡昉说,他的团队还进行了一次模拟,假设单独二孩政策可以使中国的生育率从1.4%提高到1.6%,其它条件不变,未来的潜在增长率会逐年下降。如果在模型里加进去一个合理的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这是通过农民工市民化能够做到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可以做到,再加上一个教育和培训的合理增量,那么潜在增长率的走势会比不进行改革好很多。特别是生育的政策调整,在短期内没有什么正面的影响,负面影响也不大,但是在20年以后会对潜在增长率产生一个向上的拉力。

蔡昉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还可以通过改革取得发展,但是他们一般会认为改革总要牺牲经济增长速度,改革和增长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甚至改革是反增长的。但是,以户籍制度为例可以发现,有些改革的效果可以是立竿见影的,改革和增长可以是正向的关系。所以更重要的是能够选择一个恰当的改革方式推进中国的改革。

以前中国的改革属于帕累托改进,给一部分人带来好处,但是不伤害任何其他群体,所以没有人反对。现在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了,虽然改革总的收益巨大,但是需要顶层设计者根据改革的预期收益重新分担成本,分享收益,这样才能让各方都有积极性,改革才能及时的推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