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齐鹏飞:两岸四地共圆中国梦——台港澳问题纵横谈(3)

台湾也一样。台湾我们现在规范性的说法有这么一段话:“尽管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尚未实现统一,但这并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国共两党内战历史遗留下来的政治对立,它并没有改变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所以两岸复归统一,不是领土和主权的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很拗口的一段话,核心问题指什么?就是不承认我们目前处于分裂状态。我们不承认中国现在属于分裂国家。

1949年我们讲的就是改朝换代,是政府继承,新政府代替旧政府。台湾就是一个流亡的偏安小朝廷,也就是地方政权性质的。因为承认了分裂国家,就有很麻烦的后续,就得承认它有分裂国家解决的前景。比如过去的南北也门、过去的南北越南、过去的东德西德、现在的南北朝鲜,这几个国家采取的都是先分后合,先各自承认彼此的存在,同时加入联合国,然后再通过国际协议来实现统一。中国不能走这条路。所以我们不承认我们现在处于分裂状态,我们只是处于政治对立状态。所以这里面有很多法律上考量的东西,因为它有一系列连锁的后果。

另外一个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解释,我们一直讲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来势力不得干涉,它不能走国际化的路。但是事实上我们又承认小两岸关系实质上就是大两岸关系,也就是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事实上是太平洋两岸的中美关系。因为台湾问题的发生,除了国共内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强力介入。所以这里头大家看,这种表述是有玄机的,但是我们在政治宣传上一定要严把政策关的。

我们进入正题,就是两岸关系建国以来这60多年来的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年到1978年。我把它界定为两岸武装对立和完全隔绝时期。

我们的口号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对方的口号是我们一定要反攻大陆。因为新中国一成立,我们的中央领导集体,毛那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就非常明确,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重要战役就是解放台湾的战役,所以我们在1949年下半年,在1950年上半年已经做好了全力解放台湾的准备,并且还打了前哨战,这个大家都知道,金门战役,当时叶飞做司令员,韦国清做政委的第10兵团的28军、29军,三个加强团在厦门解放以后,马上就进行了金门战役。三个团,9000多人登上了金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也没有胜利。这也是我们解放军战役上很少有的,我们叫做完败的一个惨痛的案例。

当时我们就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渡海战役和过去的渡江战役真不是一回事。长江号称天堑,但是实际上小帆板也可以过去。但是100多海里的台湾海峡,如果不掌握制空权、制海权,那要跨过是很难的。所以毛泽东有了两句著名的口号: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也是针对这个问题来的。

但是金门战役失利以后,我们重新总结经验,集结力量,准备在1950年秋天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大家知道发生了变故,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了。突然爆发就导致了中美关系一个大的逆转。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大家知道美国政府已经对蒋介石政权彻底丧失了信心,怎么帮也没有用了,所以决定放弃它,决定和新政权打交道。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帮了蒋介石的忙。为了共同对付新中国,美国决定重新帮助蒋介石,这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那段历史,第七舰队重新进入台湾海峡,第13航空兵大队重新进驻台湾,而且1954年美国还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了一个条约,叫做《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明确地讲如果中共武装解放台湾,美国肯定要介入的。那就不是两岸的小战争了,不是国共两党的战争了,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这个问题就复杂化了。所以我们解放台湾的步骤不得不延缓下来。

到了195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国家整个的内政外交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当时三大改造已经完成了,我们基本的政治也稳定下来了,我们在外交上也采取了新的进取的态势,重返国际舞台,标志性的就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我们以独立自主的身份重新回到国际大家庭,而且我们提出自己的一个新的外交理念,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打和平外交的牌。既然和平外交了,方方面面都要走向缓和。在台湾问题上,这个时候我们也做了调整,一方面我们继续提解放台湾,但是同时提出来在武装解决的同时,我们争取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

所以从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就开始呼吁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第三次国共合作,争取第三次国共握手。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的对台政策转为了文武两手政策,不放弃武装解放的任何打算,但是同时争取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

到了6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我们的对台政策系统化了,提出来一个基本的理念,叫一纲四目的对台政策。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决定对台湾采取四项特殊的政策。第一,台湾如果统一以后,除了外交权上交中央之外,其他的党政军大权都留在当地,这是第一条特殊政策。第二条政策,台湾财政独立,我不向你收任何钱,台湾如果出现了经济上、财政上的空亏,中央还可以补,钱不够花我给你。第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而且改的时候也会尊重二蒋的意见。第四,双方互相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这是我们当时的四条对台的特殊政策。

有人讲这就是一国两制。这个话是不对的。为什么?这四条特殊政策的的确确有后来一国两制很多的影子。但是这是个临时性的权宜之计。毛泽东的目标还是一国一制,当时非常明确。就是你社会改革可以缓一段,但是你还得要改,还得要社会主义化,内地搞的三大改造在台湾统一以后,缓几年也得改,目标还是得搞社会主义。这与后来的一国两制不是一个概念。

这个问题我们在西藏问题上也搞过。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我们也是允许西藏可以保留原有的制度,短时期不变,一五计划不变,二五计划不变,三五计划以后再说,但是也是要变的。后来西藏上层政府沉不住气了,他先搞了武装叛乱,这样我们的民主改革就被迫提前了,从1959年到1962年,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也是社会主义化了,从农奴制直接到了社会主义制度。这都是短期的。

责任编辑:张鑫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