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齐鹏飞:两岸四地共圆中国梦——台港澳问题纵横谈(4)

这就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头,曾经有过几次大的军事危机,我们研究台湾问题通常把它的叫做四次台海危机。就是两岸基本上走到了战争的边缘,有过这么四次。一个是1949年到1950年第一次以解放金门战役,以攻打金门为代表的军事冲突。第二场,1954年的9月3号到1955年的上半年,当时我们解放了一江山岛,后来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自己撤了。然后就是1958年以后8·23炮战,这个大家都很熟,1958年8月23号,我们万炮齐发,炮击金门。这个到今天很多人仍然觉得这场军事危机来得非常蹊跷,解决的方式也很蹊跷。当时我们的老大哥赫鲁晓夫就说看不懂,说毛泽东到底搞个什么东西,你炮击它又不解放它,你围着它又不上岛,你到底搞什么。实际上这的的确确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当时两个人唱了一个双簧。和平演变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最早提出来的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杜勒斯当美国国务卿的时候反共、反华是非常坚决的。当时他认为如果要搞垮中国,应该是多管齐下,只要有一切可能的点都要进去。包括台湾问题,他认为让中国最难受的,让共产党最难受的就是让台湾独立,独立第一步要先切断台湾和大陆的一切联系。

大家知道,国民党统治的地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台、澎、金、马四个地区。台湾现说它是疙瘩点的一块地,总共3.6万平方公里,总共2700万人,这么大的一个地,但是它的价值很大。台湾省下面有两个省,台湾省和所谓的福建省。福建省有两个县,一个是金门县,也就是厦门对面的。还有一个叫连江县,实际上就是一个马祖岛,和我们的马尾岛对着。大家看这个岛屿,闪得很开,杜勒斯当时一个基本想法,让它把靠近大陆所有的岛,包括金门、马祖全放弃,全部撤回来,就在台湾本岛,让它和大陆的联系彻底断了,离大陆远一点,这样好逐渐走向独立。我们肯定不乐意的,老蒋也不乐意。蒋介石是民族主义意识很重的一个人,他的中国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蒋介石,包括他儿子蒋经国在的时候,打台独是非常坚决的。后来主张台独的这批人,现在在台湾政坛上露面的这批民进党大佬,几乎都坐过国民党的牢,罪名就有一个,就是搞台独。所以他绝对不会看着这种情况出现的。

但是他又得吃人家美国人的饭,怎么办呢?所以他很为难,这个时候双方演了一个双簧,就是我们从8月23号炮击金门。炮击金门,向美国宣告一件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还在继续,国共两党还在打内战,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把两岸连在一块,别人不要轻易地介入。到后来,总是炮战也出现一个问题,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守不住了,天天打,我本身又没有供给,都是通过船运的,包括水也是运来的,后来我们就搞了单双号制度,打一天停一天,让你有时间送东西,一直打到了1978年底,隔天就打炮,这是第三次。第四次就是1961年到1965年,断断续续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国家经济出现了困难,搞了大跃进,搞了人民公社,接着就是三年自然灾害,蒋介石认为机会来了,这个时候可以反攻大陆了,所以他制定了反攻大陆的若干计划,不停地来骚扰我们,当然他也没有得逞了。但是闹得两岸关系很紧张。这是这个阶段的一个主轴,两岸完全处于武装对立的状态,并且完全隔绝。

 第二个阶段,1979年到1987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我把它叫做和平对立和完全隔绝时期。我们的口号叫做“一国两制,统一台湾”。对岸的口号叫做“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为什么说1978年是个分界点,两岸关系出现了变化,我们对台政策出现了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美关系发生了改变。因为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中美开始进行建交谈判,决定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来两个大体量的国家互不来往的这种非正常局面,所以决定要建交。

因为建交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事情,这个时候小平已经复出,开始考虑内政外交的问题,当时小平同志就考虑到国家统一问题应该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台湾问题可以解决了。因为中美关系这个大的障碍拆除掉了,所以这个时候决定对台政策要有一个大的调整。

责任编辑:张鑫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