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又发生了变化,1999年李登辉,因为他是1992年当首任总统的,1996年连任,根据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总统四年一届,不能连任超过两届,不能超过八年。所以到2000年他就要卸任了,不能再当了。这个时候他没有包袱了,他要做所谓的政治交代性的东西,他要把他台独的理念完全抛出来,这样在1999年就出现大的问题。1999年5月李登辉先出了一本书,叫《台湾的主张》。把他分裂中国的政治图谋全都表露出来了,他认为中国太大了,应该分而治之,把中国分成七部分,搞七个中国可能好一点。说什么台湾一块,香港一块,澳门一块,西藏一块,蒙古一块,包括东三省一块……这明显是分裂的主张。然后7月份他在会见德国记者访问的时候,明确提出一个政治观点,叫做两国论。两岸关系如何定位,那是国与国,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就是李登辉臭名昭著的“两国论”。这在国民党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把两岸关系界定为两个国家,这是明显的分裂主张。这样两岸关系就又开始陷入到一个死胡同里头,就停下来了,一直到李登辉下台。汪辜会谈更不用说了,第三次也就成了泡影。这就是我们讲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从1999年到2008年。这个时期是两岸关系大逆转时期,台独的大泛滥时期,我们的反独促统时期。因为2002年是台湾的总统大选年,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到了,而2000年的形势非常严峻,除了国民党要继续选,当时连战作为总统候选人,作为李登辉的接班人出来选,再有一个,民进党这一年是志在必得,陈水扁、吕秀莲作为总统、副总统的搭档出来选。这个时候,这一年还有一个复杂的情况,原来属于国民党的宋楚瑜先生,因为和国民党闹翻了,出来以独立身份参选,这三组候选人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当然也还有搅局的,比如那一年李敖先生也出来选。最初的形势,民调是宋楚瑜先生呼声最高。对于宋楚瑜当选我们没有疑义。为什么?他的一个中国的情怀也是很深的,所以他出来两岸关系不会发生逆转。
但是到了2月份,情况发生了变化,李登辉开始全力帮助民进党助选,这是非常反常的一个现象,就是国民党的前主席不支持自己党的人当选,因为他知道连战当选不上了,但是他绝不希望宋楚瑜出来,他开始扶陈水扁。这个东西很可怕,如果阿扁上台的话,民进党是主张台独的政党,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台湾共和国,那是写进民进党的章程的。这个形势很严峻了,这样我们决定要遏制一下,这样我们在2000年2月,他们选举是3月份,我们先发布了一个白皮书,叫做《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里面明确提出了三个如果、三个决不,实际上带有最后通牒意味的话了:“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就是这三种情况出现任何一种,或者是合并出现,那么我们只能采取武力方式来解决。另外说的三个决不叫“决不容忍、决不姑息、决不坐视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
然后到了3月17日,3月20号投票,3月17号正好“两会”结束,“两会”结束有个惯例,就是我们的总理要出来参加一个记者招待会。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在台湾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那段话大家都非常熟了,电视都直播了。“这几天,台湾的选情波谲云诡,急转直下,用尽了权谋手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就是有人要让‘台独’势力上台吗?”“现在,台湾人民面临着紧急的历史时刻,何去何从,切莫一时冲动,以免后悔莫及。”
但3月20日的选举还是民进党上台了,阿扁拿到了490万张选票,宋楚瑜拿到了460万张选票,连战先生拿到了230万张选票,民进党上台。国民党这么多年的执政地位丢了,很多人就讲,为什么江泽民的时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他那个时代的一个理论符号,为什么在新时期初期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两个直接的触动是应该必须提到的,那就是在此之前两个老牌的执政党垮台了,一个苏联党,一个是国民党,国民党是百年老店都下了台。所以我们当时想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关键是要把自己搞好,有惨痛的教训,有前车之鉴。
所以那年国民党丢了政权,阿扁上台。阿扁上台以后,因为他也慑于我们的高压,不要说那些最后通牒的话都没有起作用,他上台以后马上先给我们讲我不会搞台独,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四不一没有”,马上向我们做了保证。就是我在任上,第一,不会宣布台湾独立。第二,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把中华民国改成台湾共和国。第三,不会让李登辉的“两国论”进宪法。第四,不会搞统一和独立的全民公投。还有“一没有”,是指“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就是不会把李登辉原来搞的国家统一委员和国统纲领废掉的。让我们安心,别打他,别揍他。但是事实上他采取了另外一条路,曲折迂回的台独之路,就是我们后来批判的,一个是搞事实上的台独,一个是搞法理上的台独,表现就是去中国化,把一切中国的痕迹,一切和大陆的联系逐步断绝。
大家知道1949年国民党到台湾的时候,把中国的很多东西都带过去了。所以它所有大的企业、大的公司、大的部门,开头都叫中国或者中华,中国航空公司、中华航空公司、中国粮油公司,和我们这边是完全一样的。到阿扁时代变了,他把它全改成台湾,带有中国的都不沾,包括护照上就用一个英文的中华民国简称,底下注一个大大的台湾。包括宣布闽南话是台湾的国语,包括修改历史教科书,讲本国史就是讲台湾史,把中国历史变成外国史来讲,做了很多步骤,一步一步往前推。
这样一直到2004年的选举年,这次国民党吸取教训了,说上一次输是国民党分裂,连战和宋楚瑜不对付,这次要团结起来,打败民进党,夺回政权,于是就出现了“连宋配”、“国亲合”。
因为宋楚瑜2000年输的时候,拿到了460万张选票,这么高的人气,他觉得不用浪费了,就自己组建了一个政党,叫亲民党。所以2004年选的时候,“国亲合”是国民党和亲民党合作,连战和宋楚瑜搭档选。但是遗憾的是,再一次输了。这次输得很近,49.89%的选票对50.11%,陈水扁和吕秀莲,我们叫水莲配,仅仅比连战、宋楚瑜多2.7万张选票。当然这里头阿扁搞了很多小动作,包括3.19枪击案,搞了个苦肉计,自己给自己肚子上打了两枪的那一幕,但是险胜。这样我们就很警觉了,为什么?因为2008年他卸任,不能再做了,没有再选的包袱了,很可能铤而走险。因为2008年我们要开奥运会,那时候他搞台独,他认为是个很好的时机,那是和平之年,即便搞了你也不敢揍我。
这样两岸关系一下就陷入到僵局了,死结打不开了。我们肯定不能以陈水扁为对手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中央的对台政策做了一个大的战略性调整,决定把两岸关系的主动权逐渐夺回来,不能台湾出了什么事我去救火,很被动。这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胡锦涛时代的对台政策的大调整,叫“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也可以叫软硬兼施,双管齐下。这里面讲三个方面:
首先说硬的更硬,我们主要是通过两个东西宣示,一个是发表了“5.17声明”,就是2004年5月17号,因为台湾选举3月20号选,5月20号就职,在阿扁连任第二次就职的前三天,我们发表了一个声明。那段话研究读起来,我们觉得还是非常充满火药味的:“现在,有两条道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最终玩火自焚。何去何从,台湾当权者必须作出选择。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比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更加神圣。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这段话非常地强硬。
这段话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次自卫反击战之前《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的社论中才能看到。尤其是“不怕鬼、不信邪”这两句话,这是一种警告。
另外就是2005年3月4号,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开会期间会见台湾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时候,谈了四点对台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胡四点: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活动绝不动摇。这是胡四点。
然后10天之后,那年“两会”结束的时候又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叫做《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很简短,1065个字,10条,关键是第八条。第八条把我们2000年出台白皮书那三个如果拿到这儿来了,改了一下词语,变成法了律语言:“‘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用的还是很委婉的描述“非和平方式”,因为担心台湾人民的神经太脆弱了,但是实际上就是武力解决。就是这三种情况,出现任何一种,我们肯定要打台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