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

高等教育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

当前,中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化同步”的发展路径,特别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家民族振兴提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技支撑,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

  机遇——寻找突破,在变革中谋划未来发展方向

从历史上看,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地位。19世纪70-80年代,以柏林大学为首的德国大学建立的“自由的学术共同体”,不仅使德国的高等教育称雄世界100年,更促使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由英国转移到了德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一大批赠地学院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美国大学逐步取代了德国大学的地位,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美国也成功实现了世界科技中心从欧洲向其本土的转移。20世纪60-80年代,日本首次将高等教育发展计划编入经济发展计划,将发展高等教育作为重建战后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一批研究型大学在机器人控制、纳米材料、光触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日本相关技术和产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制造业强国,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从二战炮火的废墟中涅槃。

综观东西方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从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建立到12世纪开始英国牛津、法国巴黎、西班牙萨拉曼卡以及欧洲许多地区大学教育的兴起,从19世纪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德国大学践行威廉·冯·洪堡的教育理念,到20世纪初美国大学形成的著名的“威斯康星精神”,无不揭示了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在大学职能从单维度向多维度过渡的过程中,改革成为蕴含挑战又富含机遇的推动力。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首先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鼓励高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于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让我们意识到,谁能在综合改革的思路和举措上取得突破,谁就能抓住学校发展的最大机遇,释放发展的最大红利,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赢得先机。而坐等观望、犹豫徘徊必将成为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落伍者。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审视中国高等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大学的未来发展,谋划学校的发展方向,明晰学校改革的战略取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