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让宪法精神根植心底

广西:让宪法精神根植心底

摘要:宪法就似毕业证,它记载了学业的结果,拿在手里若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那这个民族就毕业了。

(一)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既昭示着法治理念的前行,也是一次对法治出发点的回归。

2014年12月4日,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以别具一格的活泼姿态走进了中国的法治史,也融入了壮乡各族群众的生活。

让我们扫描国家宪法日当天的一个个具体场景——山清水秀,载歌载舞。在刘三姐的故乡宜州,一位姑娘正参加法治山歌表演,庆祝第一个国家宪法日。银铃般的歌声抒发着喜悦之情:“四次会议聚力量,党为兴国谱新章;依法治国就是好,社会稳定民安康”……

“饭养身,歌养心”,农民群众把“歌”看作与“饭”同等重要的精神食粮。宜州市将邻里和睦、民间借贷、土地承包、赡养抚养、尊老爱幼等编入普法山歌。这些曲目描写了以宪法为基础的各项法律宣传进入村寨后,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以前,邻里乡亲的大事小情经常引起纠纷;学习宪法后,人们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宜州一个村干部如是说。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恪尽职守”“坚守法治信仰”……铮铮誓词,彰显了宪法的神圣与庄严。当天,我区法律系统的公职人员,集体向宪法宣誓。向宪法宣誓也在提醒宣誓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以时刻警示自己,权力来自人民。

青少年宪法观念和法律素质,关系法治建设的前途。当天,全区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宪法晨读、升国旗仪式、宪法教育课等活动。早上的晨会,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诵读宪法,并为学生讲解宪法相关知识。

……

4日当天,全区各地密集开展多项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旨在通过仪式或寓教于乐的活动,提升宪法在全社会的尊严与威信,加强民众的宪法意识,以推动依法治国重大战略决策在壮乡的实践。

这些仪式化的活动,生动地印证了一句经典名言:“宪法是一个无穷无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语言。它是前代人留给后代人的宝贵遗产,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流淌”。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