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让宪法精神根植心底(3)

广西:让宪法精神根植心底(3)

摘要:宪法就似毕业证,它记载了学业的结果,拿在手里若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那这个民族就毕业了。

(三)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写在纸上的宪法只是抽象的话语,它鲜活的生命只存于实践。因而,只有在动态的实践中,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宪法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它既关切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它既建构宏大叙事,也重视鲜活细节。

为什么要认识和尊崇宪法?如何让宪法“活”起来?如何让宪法成为公民的信仰?这是我们在首个国家宪法日过后,要深入思考并寻找答案的一系列问题。

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手中。当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为宪法尽绵薄之力,当每个人主动积极地实践宪法、维护宪法时,宪法精神就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如此,宪法必然每天都是“活”的,它时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学者王人博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宪法就似毕业证,它记载了学业的结果,拿在手里若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那这个民族就毕业了。诚哉斯言。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