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鲁洪生: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格物”的思维方式导致中西文化差异

实际上,当前提倡的“八德”标准准确表达了中国文化的三个阶段。格物是第一阶段,“格”是什么意思?在这个语境中,“格”的意思是感悟。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哪儿?西方重点解释它的对象,中国人认为不是解释它,而是认识它的属性——为人服务,站在个体的需求感悟它的属性,也是真善美的融合,因此它的属性一定是真实的。例如“杯子”,孔子说“君子不器”,一个君子不应该像器皿那样只有一个用途,而应该多才多艺,无所不能。只有一种能力,你就会被动,你的命运就掌握在君主手里,君主用你当官你才能当官,不用你当官,只能下岗待业,所以要有多种准备,你让我当官我可以当好官,你不让我当官,我照样可以生存。唐太宗看到“杯子”,感悟杯子有大小精粗之差异,人同样也有差异,大器大用,小器小用,这就是“格”。所以说,“格”是建立在对物质真实的属性的了解基础之上,它的感悟基础是真的,有科学因素的。水的属性是没有固定的形状,装在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一旦地势陡峭就流得快,而地势缓则流得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国文化的基础一定是真,目的一定是引人向善,表达一定是美,用自然现象表达抽象的情感。因此学习国学,将有助于理论的提升,心灵的净化,语言质量的提升(学会旁征博引、引经据典)。

那什么是“格物”呢?“格物”是从悟性中和人事联系在一起,例如荷花,西方人谈到荷花,侧重解释荷花的属性,而中国则强调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从而联系到君子的高洁品格。“格物”的目的是什么?“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的大智慧中,《周易》有太极,先有太极,太极是什么?太极是中国人对自然界源起的一种认知,最初解释元气,因为它有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元气还不是阴阳,还在阴阳之前,再往前推,太极又叫无极,“无”字强调规律,承认规律的存在,顺应规律就能成功,违背规律则会失败。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是春夏秋冬,四象再生八卦,这就是中国人对天地格物的认知。《周易》的八卦是向天学来的,是格物来的。格物的目的是什么?八卦可预测未来,而这种预测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未来是吉还是凶,而是为了提升你趋吉避凶的能力,帮助你成就大业,大业即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

“格物”现在讲“天人合一”,目的是把天与人联系起来,寻找它们相似相关处,习惯把这种相似相关性认为是逻辑关系,于是过年贴福字怎么贴?倒着贴,福就到了。中国文化,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千万别讲国学全是好的,实事求是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天人合一”的目的首先是“天人合德”,与天地合气者既要有天的自强不息,还要有地的厚德载物,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为君”者要拼搏,而“为臣”者则侧重听话。历史上记载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什么,他真的不知道鹿和马的区别吗?不是,用这样荒唐的行为考察臣子听话的程度。

中国的制度也是从天那儿寻找论据的,宗法制社会,谁打天下,谁坐天下,把天下传给谁本无规定。长子继承制等本不合理,但是为了证明其合理性,于是从天上找证据,“天尊地卑,乾坤安定”,想安定和谐,也得分出天地尊卑,其实没道理,为什么没道理?因为天指高,地指低,它本和人类社会伦理的尊卑没关系,但我们却把它看作是有关系的,追求天人合一,共赢。而对于个人来说,则是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意思就是每天有新气象,一切从头开始,不和他人比,不和过去比,就和自己的昨天比,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鼓励、及时表扬,这才是教育的有效方法。

规律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例如我们现在终于认识到GDP发展未必是越快越好,它没有最快,只有最佳,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速度,才能有利于长远良性的发展,我们也是在摸索中不断进步。我们这一届领导人,确实让大家佩服。去年习主席到山东曲阜调研时,选了两本书——《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不是随便的选择,实际的信号是告诉我们要重视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条河,不可随意抛弃。对于中国文化其实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不久前的9月10日,在北师大习主席再次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中小学教材删去古诗不赞同。

我们讲国学就是要了解中国为什么能够绵延,五千年它的合理因素在哪里?习主席去庆丰包子铺,六个包子一盘炒肝,老百姓怎么格(感悟)?老百姓说,包子乃包公之子,主席吃包子意味着要反腐倡廉,炒肝就是要把贪官干部炒掉,花了二十一块钱,则意味着不管三七二十一要将反腐倡廉坚持到底。看了我们主席都吃包子以后,其他的领导干部也不好意思吃海参了,也会走路自己打伞了,因为他有了一个比较。

中国文化强调“与时偕行,中行无咎”,合起来就叫“时中”。“时中”观念是《周易》人生哲学的核心精髓,它体现了主体主动顺应天地之道,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活动和过程。“与时偕行”,就是个人行为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按规律办事,“中行无咎”则指奉行中庸之道就是最好的。

“权衡”,权是秤砣,衡是秤杆,权衡意味着要“两利双全取其重,两弊双全取其轻,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轻”,要权衡大小、利弊、得失之后再做判断。而且对中国智慧有所了解,今后在看小说、电影时你都会有质的提升,一种理论的提升。

“见机而作”,机就是萌芽,中国文化讲究预防。医学上,易医同源,中医源自《周易》,和西医不一样,西医是治已病,中医是治未病,注重防患未然,见微知著,看到萌芽就知道未来,“履霜而知坚冰至”。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论善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所谓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千里之堤溃以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真是大智慧。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