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优势助推文明河南建设
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丁素
注重中原历史文化对文明河南的滋养。文明河南建设一定要走以文化孕育文明、以文化滋养文明、由文化升华至文明之路。在文化与文明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从文化向文明的创造性转化着手。要把有现实价值和时代影响的实质性传统文化挖掘、梳理出来,在河南人的观念和行为中强化中原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力。
重视文化核心区建设对文明河南的支撑。应打造以郑、汴、洛三地主体功能区为依托,贯穿大中原东西的文化资源优势明显、集聚作用强劲、能彰显河南地位、昭示中原未来发展希望的文化区域。
以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来落实对文明河南的要求。一是把握总抓手。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目标,以文明河南建设为总统领,要通过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教育,养成文明行为,提升河南形象。二是坚持群众性。“双文明”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要求贴近日常生活,既有针对性、共识性,又应有包容性和导向性。坚持群众性,就会有广泛性。它能把文明的规范体现在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着力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着重于改善群众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三是设定硬标准。要用标准提任务,定标准讲内容,以标准建工程,树标准作示范。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下,突出弘扬正气、乐于助人、倡勤善俭、讲信守时、好学敏思。四是选好用好载体。适应经济转型时期多样性、大众性和多变性的现实,选准具有一定普遍性、有明确内涵要求的“导向”载体,用好现有已广泛开展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的“经验”载体。五是构建活机制。合理设置评议内容,把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道德、法治、诚信、服务型机关等方面的建设内容细化量化;科学采取评议方法,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广大群众的作用,运用明察暗访、公众信箱、政务微博等方式渠道,客观评议其工作成效;真实运用评议结果,使之活动的行为主体得到实际利益补偿并享有相应的荣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