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坐标中的大国抉择

世界坐标中的大国抉择

——新中国留学工作纪实

2014年1月16日,一封中南海的回信迅即传遍世界各国。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的回信,他在信中说:“希望广大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言简意赅,情真意切。今天的中国已非从前,在世界坐标中,开放的大门“欢送”和“迎接”着来来往往的出国留学者和来华留学、归国者。他们的足迹串起的是一个东方大国走向世界的印记,更谱写了一个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大国的华彩篇章。

“师夷长技”早就镌刻在这个民族的教育词典里。

从清政府派出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开始,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培养自己的尖端人才,一直被视为一个聪明的选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65年跋涉,数代人戮力,中国出国留学规模已稳居世界首位——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

大踏步走出去

1978年至2013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306万人,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匮乏,而出国留学是迅速培养各行各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1950年9月6日,新中国第一批25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生起程,分别前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同年12月28日,第二批10名公派留学生也奔赴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

这35名留学生,开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派遣留学生的先河。

面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英等西方国家政府极力阻挠。为了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并服务于当时的国家发展战略、外交需要,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大规模向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

1957年11月17日,莫斯科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雪。下午6时,毛泽东在邓小平、彭德怀等的陪同下来到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3500多名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

这是一次别具深意的接见。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是充满诗意的邀约。事实上,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新中国向苏联派遣的375名首批留学生时就说:“目前国家很困难,但下决心送你们出去学习,是为了将来回国参加建设。”

“文革”期间,出国留学工作受到极大破坏。但历史偶然的错位,挡不住美好。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外长谢尔与中国外长姬鹏飞签署两国建交联合公报,为双方互派留学生奠定了基础。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谢尔说:“我与会谈伙伴周恩来一起喝绿茶,不时给杯子里续上热水。让我惊奇的是,我们两位政治立场和背景迥异的政治家竟然可以进行如此开诚布公、近乎哲学意味的会谈。”当年,3个中国学生赴德国留学,如今这一数字已是约3万。

历史性的转折,出现在1978年。

1978年夏天,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工作汇报后说,“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

关闭10余年的国门再次敞开,一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出国留学热潮,涌向大洋彼岸。

随后,邓小平在与美国总统科学顾问普雷斯会见时提出,送5000名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普雷斯连夜接通美国总统卡特的电话,“当然可以!”卡特说,“他可以派10万人。”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在机场迎接他的不光有时任美国总统卡特,还有中国首批赴美留学生。访美期间,中美将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口头谅解作为正式协议加以签署。

邓小平访美两年后,美籍华人吴瑞特意给时任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写信,建议举办“中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考试项目”。

很快,教育部决定招收60到70名研究生,分别安排在美国4所大学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并由美方提供奖学金。

除美国外,中国积极开拓其他留学目的国。据教育部门统计,1978年9月至1981年底,中国共向50个国家派出各类留学人员10356名,大部分就读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1981年,第一场托福考试在中国举办,之后参考人数呈直线上升。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到了白热化阶段,托福考试报名要通宵排队。其间,出国留学补习机构、留学中介机构悄然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自费留学政策逐渐放开。1989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成立,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国家公费留学人员的选派和管理也步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走出去”。

统计显示,1978年至2013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306万人。新中国成立之初,留学专业集中于工科、理科、农业和军事等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的公派留学。今天,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理想和国家需要,在不同领域奋力攀登。改革开放初期,留学目的国以美国、日本、英国等科技发达国家为主,到2013年,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